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穿越7千年对话河姆渡:发
皮影戏里,海宝“穿越”
善本掌故:《五灯会元》
穿越刀山峪寻找穆柯寨
“穿越女”沉浸在与王侯
黄帝文化 穿越时空的深
餐厅老板穿越英法花费1
穿越时空的平民记忆 古
穿越时空的平民记忆 古
母亲因被儿子偷7千元愤
最新热门    
 
穿越7千年对话河姆渡:发生在大禹导水之前的灾难(2)

时间:2010-8-15 10:47:38  来源:不详

造船渡水

1977年,考古队对河姆渡遗址进行了第二期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这是一座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的远古江南村落遗址。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人工栽培水稻,用石斧、石锛建筑木结构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的生活。

出土的大量木、骨、石、陶、牙制的质朴而不失原始美感的艺术品,更昭示了这一史前文化高度的先进性。

水稻田发现了古文明,冯家富和其他31户村民搬迁到了其他地方。他们的房屋和田地腾给了六七千年前的先民——上面盖起了博物馆。今天,当我们走进河姆渡博物馆时,先民们遗留下来的琳琅满目的展品仿佛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的门,河姆渡人当年的生活场景跃然眼前……

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紧靠着海洋,气候比现在更加温暖湿润,大致与今天的西双版纳相当。陆地上森林覆盖,一个个湖泊点缀其中。这里是动物的天堂,虎、熊、大象、犀牛等大型哺乳动物出没其间。

河姆渡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人们扛着骨耜在村外的稻田劳作,或张弓引箭捕杀猎物;女人们手提篮筐隐没在丛林中,采摘野果,回家后编织衣物。村舍间,猪狗相逐,小孩玩着捉迷藏的游戏。他们也有零食吃,比如菱角、芡实、酸枣。

如果今天我们看到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子,一定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在建筑学上被称为“干栏式建筑”至今依然盛行于东南亚和我国的西南地区。据介绍,河姆渡人的房子常坐落在依山傍水的低丘缓坡,他们用木柱、横梁搭建起一个隔空层,上面铺木板,搭建草棚,这样,既可以防潮,又可以躲避虫兽侵袭。

河姆渡人也会时常开个“party”,遗址中发现了漆筒、骨哨和陶埙等乐器,博物馆副馆长姚晓强笑着说,河姆渡人看来是懂音乐的,他们或者是出于宗教需要,或者出于自身对美的追求,常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供奉祭祀。

“实际上我们一直被误导了,以为远古人过着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日子。”姚晓强说,从河姆渡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出土的文物推断,六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的日子说不定还称得上“安逸”。

河姆渡人的富足生活已经令我们惊讶,不过,更震惊的还在后面。河姆渡遗址中发掘出了木桨、独木舟,还有只能在远海中才能生存与活动的鲸鱼、鲨鱼骨骼。学术界不少专家认为,河姆渡人是国内最早的航海家。

考古学家们还发现,在太平洋西部沿海地区广泛存在着一种叫有段石锛的文物,这是一种刨削木制品的工具,它的最原始雏型是河姆渡第四层发现的背部有隆脊的锛式斧。有专家由此相信,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乘着洋流可能进行过环太平洋航行。

澳大利亚人类学家贝尔德姆则认为,澳大利亚居民的祖先是河姆渡人,那里的文化也是从河姆渡飘流过去的。这些,都是以后宁波商人擅长航海,从事沿海埠际贸易和海外贸易的历史渊源。

洪水中,站起英雄民族

特约作者张舒钦佩

有一天,河姆渡人发现他们不得不面临再次搬迁,主导者依然是海水。

1.5万年前,卷转虫海侵开始了,到了距今8000年前,海面更上升到-5米的位置上。

这次海侵在7000年至6000年前到达最高峰。东海海域内伸到今杭嘉湖平原西部和宁绍平原南部。今钱塘江北,古海岸沿嘉定、黄渡、蟠龙、松江、漕泾达杭州玉皇山一线。钱塘江以南,今会稽、四明诸山山麓冲积扇以北,也成为一片浅海。

先民们或扬帆远洋,或退守孤岛。面对肆虐的洪水,其处境可想而知。而那穿梭在洪水中治水的队伍,给慌乱的人群带来多少慰藉和希望。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概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他一改其父鲧的筑堤方法,以疏导为主,终于降服洪水,为民族留下无尽精神财富。

但实际上,先民们是搬到了更高处躲避海水。

地理史上,侏罗纪晚近期的新华夏式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在地貌上呈明显的隆起与沉降形迹。就在200万年前的第三纪末到第四纪冰川时期,地壳不等量上升,西南部上升量大,东北部小,从而形成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这和整个东亚大陆的“地倾东南”有所不同。

在此过程中,钱塘江水系沿华夏式断裂线发育,在纵横断裂影响下,构成了典型的羽状水系。

浙江自北向南形成了苕溪、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7大水系。根据水系,各地形成了不同的物产和人情风俗。

浙江省内的水系,基本上都是独流入海,这使得河流很容易受到海水的侵扰。由于内陆成为浅海,当时潮流漫溢,在滨海和微高地之间形成海潮内侵和山水出没的网状汊道。纵横汊道在海潮和山水的相互作用下,冲淤多变,迁徙无常。

自从海面到达-5米以后,舟山丘陵已和大陆分离成为群岛。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等,水位均比历史时期要高,所以沿河谷地十分狭窄,在全省境范围内,基本上是一片丘陵山地。

在距今7000年至6000年的这1000余年时间中,原来在这片自然环境非常优越的宁绍平原繁衍生息的越族居民,发生了他们部族历史中的大规模迁移。

原始居民开始迁移离散,其中一支随着宁绍平原自然环境自北向南的恶化过程,逐渐向南面丘陵区退却,最后退入山区。河姆渡遗址(距今约七千年)就是他们进入会稽、四明山地以前的最后一批聚落之一。

部族在放弃这些聚落以后不久,这个地带也就淹没于浅海之中。而另一支越过今杭州湾,迁往浙西和苏南丘陵,创造了马家浜文化(距今六千至五千五百年)、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距今五千二百至四千三百年)等,这一支居民,后来发展成为句吴。

此外,宁绍平原原始居民中还有一部分迁往沿海岛屿,其范围在今中南半岛东部,位于铜鼓以南。《越绝书》以外越称之。他们与进入会稽、四明山区的内越族,彼此相去不远,互有往来。

在这次海侵之后,越族的大部分进入了山区,他们失去了得天独厚的宁绍平原而辗转于崎岖狭隘的丘陵山地,随后在以会稽山地为中心的浙东山区几千年,这个部族长期停滞于刀耕火种的迁徙农业和狩猎业阶段。

山区的水土资源当然无法与宁绍平原比较,越族居民在会稽、四明山地的山麓冲积扇顶端,俯视这片茫茫大海,面对着这块他们的祖辈口口相传的,如今已为洪水所吞噬的美好故土,当然不胜感慨。他们幻想和期待着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神明,能够驱走这滔天洪水,让他们回到祖辈相传的这块广阔、平坦、富庶、美丽的土地上去。

这当然不是第一次海水入侵。自从第四纪更新世末期以来,浙江曾经历了星轮虫、假轮虫和卷转虫三次海侵,自然界的变迁频繁而剧烈。

今天,我们再次来到这里,看到先民们留下的痕迹,再次感谢上苍赐给我们这片土地。

( 周皓亮 龚振岳  本文参考了国内郦学泰斗、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先生的学术成果,特致谢忱。)

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

周皓亮

7000年前,河姆渡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幸福,有貉皮大衣穿,有茶喝,应该还是挺富足了。

可惜命运无常,姚江一改道,海水上涨,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过得怎么样,今天的我们无从知晓。

7000年后,我们探询这段文明史时看看身边,今天的情况不也一样吗?同样面临粮食危机,面临海平面上涨……

霍金说,再过200年,地球就会毁灭,人类应该尽快迁徙到外星球去。200年后,我们是否会面临5500年前河姆渡人面临的痛苦抉择?

如果人类存留了下来,再一个7000年后,我们的后人是否也会感叹今天我们所感叹的问题?

不由想起,希罗多德一句名言: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