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属于我们的《牡丹亭》—
叶朗:属于我们的《牡丹
罗朗:《红楼梦》中的“
综述:美国法师踏进北京
综述:美国法师踏进北京
组图:美国小伙花轿迎娶
喜讯:美国国会图书馆正
网络搜索中毒排行榜:美
大揭秘:美国天主教学校
山东:美籍女性热心公益
最新热门    
 
叶朗: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时间:2010-8-19 11:09:40  来源:不详

 

 

 

叶朗认为,“美学,就是引导人们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使自己具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本报记者郭红松摄

 

  美学家叶朗七十二岁,但你跟不上他的思维和脚步。

 

  1999年,他提出要关注“文化产业”,并在北京大学建立“文化产业研究院”,而那时尚未跨世纪的中国民众,很多人还不敢将“产业”二字缀于“文化”之后。十年过去了,“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常识性用语,他挂在嘴边的却是重视精神与心灵价值的中国传统美学。

 

  2005年,满大街都在放周杰伦的《七里香》,公共场所都是《超级女声》的画面。他和台湾作家白先勇却将昆曲《牡丹亭》带进北大,唱腔唱词顿时在青年学子中“姹紫嫣红开遍”,大学生们说:“现在北大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牡丹亭》的,一种是没有看过《牡丹亭》的。”“昆曲热”从那一年开始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他拿着一杯绿茶,在花木葳蕤、蝉鸣鸟栖的北大燕南园里与美国汉学家安乐哲(RogerAmes)对话。

 

  安乐哲说,“举个例子,法国人可能倾向于单纯用味觉去品味食物,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对食物的感觉更具审美性。但这并不妨碍法国人欣赏中国的美食。”

 

  叶朗笑答,“但不论你在法国还是在美国,都很难吃得下那里的‘中国菜’,中国食物都变甜了,甚至‘葱爆羊肉’、‘炸酱面’都是甜的——西方人按照自己的口味改变了中国食物。”

 

  他们从这段话切入对中西美学分野、中西美学融合可能性的讨论。2010年8月9日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