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教案资料 >> 正文
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
必修1第26课 世界多极
陈辉:高中历史必修Ⅰ教
纪连海:必修一导言.pp
教材解析:必修3第五单
教材解析:必修3第14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15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六单
教材解析:必修3第16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17课
最新热门    
 
必修1第四单元月考测试卷

时间:2010-4-14 11:00:14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本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  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大革命失败了,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大型电视记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国共产党从“残酷的一课”中学习到

 

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B.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C.把反帝斗争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         D.注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2.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来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那么你认为最突出的应是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必须有先进政党的正确领导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3.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个“新的革命策略”的制定是在

 

A.南昌起义时                           B.三湾改编时        

 

C.文家市决策                           D.遵义会议上

 

41928年毛泽东作词《江西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之所以会“我自岿然不动”,主要是由于根据地军民

 

   A.开展了游击战争                    B.建立了工农革命政权

 

C.消灭了地主武装                    D.克服了投降退却危险

 

5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确立“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在阴谋得逞后日本扶植统治这一“区”的傀儡是

 

A.汪精卫

B.溥仪

C.何应钦

D.德穆楚克栋鲁普

 

 

620世纪30年代,有一组织“是借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一词,来反对蒋介石的独裁、蔑视民权的法西斯统治”而得名的。这一组织是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C.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D.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719331111日福建《人民日报》刊载《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对外宣言》:“吾人依赖广大群众之拥护之力量与工具,改造并重建中国人民之生命,于民族主义之基础上,确守民主自由之最高原则。”该宣言发表的背景包括:①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②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③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8.毛泽东曾说:“国民党好比大水缸,我们红军好比小石头,总有一天我们这小石头能够打破大水缸,打破大水缸。”在前四次反“围剿”斗争中,红军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采用了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         B.主动出击,攻打敌人重兵堡垒      

 

C.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碉堡战术         D.以“短促突击”跟敌人拼消耗

遵义会议会址

9.右图为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会址。这次会议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包括

 

    A.纠正党在军事上的“左”倾错误         B.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改组党的中央领导                     D.确定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

 

10.美国学者本杰明·杨认为,长征途中共产党完成了“在地域和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这种“在地域和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B.彻底结束了“左”倾思想的困扰      

 

C.形成了与国民党对峙的局面             D.推动了国共再次合作的早日实现

 

1119355月初,在天津日租界发生了亲日分子《国权报》社长胡某和《振报》社长白某被暗杀的“河北事件”。日本华北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等声称此案“系中国排外之举动,若中国政府不加以注意改善,则日方将采取自卫行动”。该声明的实质目的是

 

    A.反对蒋介石政权的排外行为            B.为制造华北事变寻找借口      

 

C.极力维护中日友好合作关系             D.谴责中国政府的背信弃义

 

12.口号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在下列各口号中,不能反映一二·九运动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反对华北自治!”

 

C.“为祖国自由而奋斗!”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3.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下列会议中,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是

 

A.八七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14.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以“这一天”为题而写下这段激情洋溢的文字:“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他所说的“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51937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主动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B.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C.顺应了国民党的改组要求                  D.积极推进国共合作的实现

 

16.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得以实现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中共洛川会议的召开                     D.蒋介石发表“自卫宣言”

 

172007年,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强调,没有“七七抗战”,就没有台湾。“中国的军人……用同归于尽的做法让日本‘三月亡华’的计划无法成功”。下列抗战能证明这一说法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台尔庄战役

 

18.毛泽东同志运用“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使人们明白“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他的这一分析最可能出自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C.《论持久战》                            D.《新民主主义论》

 

19.中国民间最大博物馆──四川建川博物馆馆藏之一的正面战场馆中有一“抗战缘起”单元,简要介绍1931年至1937年国民党政府从避战到抗战这段历史,重点介绍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的局部抗战。下列历史资料或文物中,可以放入该馆陈列的有: ①冯玉祥的一套军装 ②《抗日停战协定》的文稿 ③李宗仁在台尔庄指挥时的照片④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张自忠的遗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201938116日日本近卫首相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对华声明: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之中国新政权之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这个声明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C.伪“满洲国”的成立                   D.汪伪集团公开叛国投敌

 

21.《美国国务院禁烟备忘录》(1943921日)中说:“自1936年以来,全球只有一个国家,其领导人鼓励种植鸦片及制造烟毒以供吸食和其他用途,这个国家就是日本。日本入侵之处,即伴随着鸦片交易。”日本对华输出鸦片的目的包括:①进行经济掠夺,“以战养战” ②摧残中国人民的精神和肉体  ③削弱和瓦解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④排斥欧美列强在华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该原则的提出主要是针对

 

A.抗战中存在的投降危险                 B.日伪发动的“清乡运动”

 

C.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                 D.党内一些人的“左”倾思潮

 

2319411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亲笔题词,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提出抗议。当时中共对此事件的处理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国民党的直接领导                 B.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降低蒋介石政府的威信                 D.教育中间党派和联合进步人士

 

241941年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次年又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这些报告的实质是

 

A.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方向               B.克服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

 

C.明确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D.在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25.下图场景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何应钦为何“半起身”接下日本投降书揭秘(图)

  1945年中国 南京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国民党的正确抗战路线

 

C.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历史答题卡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只交本卷方便批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央苏区进行经济建设,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苏维埃政府努力发展工业、商业,在工业方面,中央苏区建设了一些军需品工厂和民用品工厂。

 

材料二  在商业方面,把苏区的产品输出到白区去,再从那里换回军民需要的物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苏区的进出口贸易起先几乎全部由私商掌握,为了反对私商的高利盘剥,保证军民的生产需要,中央苏区各级政府成立了对外贸易机关,加强对输入输出的管理,并直接着手经营粮食、盐和布的贸易。
   

材料三  据19343月的不完全统计,中央苏区有较大的军需工厂33座,民用工业方面有制粮、制盐、纺织、煤炭、炼铁、造船、农具以及纸张、烟草、樟脑,肥料、医药等工业。1934年春。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出入口公司——中华商业公司,同福州、厦门和广州等地进行了大宗贸易。

──以上材料均引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央苏区进行经济建设的出发点是什么?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把什么放在中心地位?为此采取了哪些举措?(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央苏区对外贸易面临哪些阻碍因素?为克服这些阻碍因素,中央苏区又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6分)

 

 

3)概括说明上述中央苏区的措施产生了哪些成效?(2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年以来,一般国人对于三民主义不能真诚一致的信仰,对民族危机亦无深刻之认识,致使革命建国之过程,遭受无穷的阻碍,国力固因之消耗,人民亦饱受牺牲,遂令外侮日深,国家乃日趋危殆。惟在此期间,中央政府仍本其一贯的统一御侮政策,忍辱负重,无日不以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为前提。……所以抗战的最高指挥原则,惟有三民主义。抗战的最高指导组织,惟有中国国民党。……即任何党派,任何力量,离开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国民党,决不能有助于抗战,有利于民族的复兴事业。这一点显明的事实,是应该为全国国民尤其是知识分子所彻底认识的。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材料二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战线就这样形成,一边是代表地主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另一边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共产党。一个引向分裂、反动和不断的失败,另一个──人民战争战线,奠定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胜利基石。不仅如此,它还为随之而来的中国已进行一世纪之久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这确实是世界所有进步力量的伟大胜利,不仅因为它改变了全球各种势力的格局,还在于它演示了如何运用前所未有地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在本国条件下开展并赢得一场人民战争。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从鸦片战争到解放》

 

材料三  (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杨胜群)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应该说是全面地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从而使得中国广大的先进分子,还包括许许多多的中间分子都纷纷站到它的旗帜下面来,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走向复兴的坚强的政治力量。

──电视记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在抗战问题上蒋介石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并结合史实评价这一主张。(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哪两条抗战路线?其形成的根源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概括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先进性”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影响。(6分)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副外交委员阿拉罕拜访驻(中国)苏代表莫德惠,并且指出:由于满洲的冲突,恢复两国(中苏)之间的关系就更为必要。    

──维戈兹基等编《外交史》

 

材料二  19311114,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发表声明:……苏联接到情报,日军司令官准备在齐齐哈尔方面越过中东铁路,而这恐怕会在实质上损害苏联的铁路运输,苏联政府希望日本政府……不损害苏联的权益。

──日露通讯会编《日露年鉴》 

 

材料三  19355月,日本开始在中蒙边境不断向苏联进行大规模的挑衅。为了使日本陷入中国战场而无法北进苏联,苏联加强对华援助。……1941413日,苏联为了避免同日本冲突,与日本在进行九个月讨价还价之后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是苏联又一次拿别国的领土与主权做交易……条约签订后,苏联对中国的秘密援助也在不断减少,并逐步趋于停滞。而且,苏联为了遵守条约,迟迟没有对日宣战。只是到19458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日本败局已定时,为了争取实现与英、美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对日作战的条件,苏联才对日宣战,与日本进行了20多天的正式战斗。

──朱学勤等《世界全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对日本侵略中国抱有怎样的态度?联系材料二分析这种态度形成的原因。(3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苏联对日声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种观点体现了苏联对日侵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2分)

 

 

3)据材料三指出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从加强到最后停止的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对日政策不断变化的认识。(2分)

 

 

29.(15分)老电影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观察下列一组电影海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其最终结局对当时时局有何影响?(6分)

 

 

 

2)图二中的人物与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共同创建了什么军队?这支军队有何战绩?(3分)

 

 

3)图三中的战役发动的目的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4分)

 

 

 

4)结合上述图片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地位。(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C

A

B

D

C

A

D

A

B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B

A

C

B

D

A

C

B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4个大题,共50分)

 

26.(12分)(1)出发点:适应革命战争和群众生活需要,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1分)

 

中心:发展农业生产。(1分)

 

举措:发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等。(任答两点即可)(2分)

 

2)阻碍因素包括: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严密的经济封锁;私商利用中介地位控制贸易进行高利盘剥;苏区商品生产规模小、产量少、品种不齐全、技术不雄厚。(3分)

 

措施:成立专门外贸机构,加强管理;对于生活必需品粮、盐等的输入直接经营,避免私商盘剥;建立规模较大的企业,增强经济实力;成立出入口公司,扩大对外贸易。(任意三点,3分)

 

3)成效:经济建设成就显著,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改善了军民生活;支持了革命战争,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积累了发展生产和管理经济的经验。(任意两点,2分)

 

27.(12分)(1)主张:由国民党担当抗战的领导力量,三民主义成为抗战的指导思想。(1分)

 

评价:蒋介石的主张实质上是坚持一党专政,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坏。(2分)

 

2)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2分)

 

根源:由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本质决定的。(1分)

 

3)①提交国共合作宣言,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②实行“三三制”原则,团结各阶层人民,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阴谋,支持民主力量的发展,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召开中共七大,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6分)

 

28.(11分)(1)态度:与中国合作抵制日本侵略。(1分)

 

原因: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损害了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利益,比如中东铁路的运输安全。(2分)

 

2)观点:日本只要不侵犯苏联中东铁路利益,苏联政府就不干涉日本在东北的军事活动。(1分)

 

政策:不干涉政策。(1分)

 

3)加强:日本对苏联不断地挑衅,为防止日本北进苏联。(2分)

 

停止:《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减少了日本对苏联远东地区的威胁。(2分)

 

4)苏联对日本政策变化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苏联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态度和以别国的领土与主权做交易,损害别国的利益,具有大国强权的色彩。(其它言之有理也可适当给分)(2分)

 

29.(15分)(1)背景:①日军侵略的加剧,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推动;③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4分)

 

影响: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分)

 

2)军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分)

 

战绩: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2分)

 

3)目的: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2分)

 

意义: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2分)

 

4)中国共产党号召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