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教案资料 >> 正文
教材解析:必修3第五单
教材解析:必修3第14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15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六单
教材解析:必修3第17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18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四单
教材解析:必修3第11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12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13课
最新热门    
 
教材解析: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10-1-7 11:04:46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一、学法指导

 

1.本课内容涉及孙中山先生一生两次重要的转变:第一次是放弃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他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败后,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这两次转变说明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为民主革命贡献毕生精力的高贵品质。

 

2.三民主义的内容:

 

内容

关系

来源

范畴

民族主义

前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核心

创立民国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补充发展

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

 

3.新旧三民主义特点之比较(“新”在何处?)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突出反满反清

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

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普遍平等的民权,反帝反封相结合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对旧三民主义的认识

 

1)民族主义:

 

实质:反对封建统治

 

进步性:

 

A.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平等思想,超越长期以来“反清”口号狭隘的种族倾向。

 

B.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朝的瓦解。

 

C.反满带有反对满洲贵族和反帝的双重含义。

 

D.把反满与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结合在一起,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纲领中最有号召力,最有群众基础的一条。

 

局限性:A.表现: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B.根源:软弱性所致。害怕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幻想帝国主义支持。

 

2)民权主义:

 

实质:夺取政权。

 

进步性:

 

A.把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紧密结合,把废除专制和建立民国联系在一起。

 

B.指出了封建专制制度是封建上层建筑的核心,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 。在理论上解决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问题——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局限性:只重视国家政权形式,忽视了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3)民生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的经济纲领。

 

进步性:

 

A.主观上反映了对人民的同情。

 

B.认识到了土地问题的重要性,并想解决这个问题。

 

局限性: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新旧三民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1)内容:

 

三民主义——民族:强调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前提)推翻清政府这个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客观上有反帝作用;民权: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民族:发展为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凡反帝之个人和团体享有民权,主张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实现各阶级联合专政。民生:提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实践:

 

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3)评价:

 

三民主义: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新三民主义:进步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决了革命的依靠力量问题),从而推动了大革命的高涨;局限性: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4)联系:两者立足于民主革命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但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决定着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

 

3.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

 

1)萌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

 

2)提出:同盟会成立,《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三民主义

 

3)传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

 

4)实践: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5)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的相继失败

 

6)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三大政策,把旧三民发展为新三民

 

7)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

 

8)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

 

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关系

 

1)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3)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有了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和完善的方法、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实现。实现奋斗目标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①时代特征: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断深化。

 

②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前,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③社会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④革命实践:孙中山放弃改良思想,走上革命道路,逐步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

 

⑤欧美启示:欧美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走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道路的成功启示。

 

2)基本内容

 

①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②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

 

3)评价

 

①进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4)实践

 

①创立民主共和:辛亥革命、《临时约法》。

 

②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为时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答案:C

 

辨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关键要理解三民主义的具体含义。“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核定地价,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故答案为C 

 

例二: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①在民族主义方面,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②在民权主义方面,倡导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③在民生主义方面,充实了“耕者有其田”等具体内容④提出了扶助农工的政策⑤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A

 

辨析: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无论是旧三民主义还是新三民主义都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故答案为A

 

例三: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孙中山先生为促进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包括(   

 

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②同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A.①②都正确          B.①正确②不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答案:A

 

辨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和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故答案为A

 

例四: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后,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①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③民生主义涉及到工农的要求 ④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反对帝国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辨析:孙中山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它不可能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将带④的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

 

例五:(2007年扬州)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制定劳工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辨析: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②④属于民生主义。故答案为D

 

五、体验高考

 

例一:(2007年广东单科7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A.军阀、官僚、政客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清朝皇室

 

答案:A

 

辨析:从材料中:“1919年”“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可以知道政治不良是辛亥革命最终失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故答案为A

 

例二:(2008广东单科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B

 

辨析:黄帝被公认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象征,把他画像印在《民报》创刊号,蕴涵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意,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体现。故选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例三:(2008年高考海南卷)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答案:C

 

辨析:“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企图解决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出现贫富分化的弊端。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故答案为C

 

例四:(2007年高考·天津卷)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同情农民疾苦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抑制贫富不均                  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答案:D

 

辨析: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即是平均地权,在后来发展的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又进一步提出耕者有其田,但由于他不敢发动贫苦农民,通过自上而下的斗争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因而最终没有真正得以实施。而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从而使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真正得以实行,且卓有成效。故答案为D

 

六、演练广场

 

1.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其中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指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2.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包括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改良道路的失败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④民主革命思想的不断丰富⑤孙中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据台湾《联合报》(20041113)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是基于孙中山(        

 

A.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B.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4.江泽民2001109的一次重要讲话说:“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他饿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一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潮流。“先生”革命理论的最重大转变是(      

 

A.提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B.提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C.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5.(2008年辽宁)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其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民族压迫     

 

C.反对满洲贵族      D.主张民族平等

 

6.(2007年淄博)下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先生(    

 

 

A.投身维新变法运动

 

B.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

 

C.领导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D.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7.下图孙中山的题词在今天的现实意义是(   

 

①祖国尚未统一全民仍须努力  ②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需进一步探索  ③改革尚未过大关仍需加大力度④各项事业与先进国家尚有差距仍需努力拼搏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A.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9.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核心是                                                  

 

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B.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核定全国地价,解决土地问题

 

10.阅读下列三幅图片:

 

 

请回答:

 

1)图一人物提出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2)图二是       的机关报,图一中的人物在图二《民报·发刊词》上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阐发为“         ”、“         ”、“         ”,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图三的主要进步意义是什么?

 

4)三幅图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参考答案:

 

1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中国共产党。故答案为A

 

2C.孙中山是民族资产阶级,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排除⑤。故答案为C

 

3B.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国父”。故答案为B

 

4C.根据2001年这个时间,推断出“九十年前”应是1911年,由此判断出“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先生指的是孙中山。还要注意土干中的关键词是:“革命理论的最重大转变”。故答案为C

 

5A.本题考查基础知识,依据课本知识容易回答。新旧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的最大不同是是否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故答案为A

 

6B.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民主政治成为潮流。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义,旨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故答案为B

 

7B.本题考查对孙中山题词的理解,关键理解其内涵,再应用到今天。故答案为B

 

8B.演绎推理选择题:此题型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推理而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如实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基本原因、直接原因、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等。其中实质就是指事物的本质;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指在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对事件有较大影响的原因,一般从经济的角度、阶级的角度,从历史事件的本质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把握。根本目的一般从阶级的角度上把握。做题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解决问题。故答案为B

 

9C.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民权主义解决了民族资产阶级皮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而民权主义指的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答案为C

 

10.解析:本题以三幅图为依托,考查综合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三民主义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第(2)(3)问依据教材相关知识组织答案,第(4)问主要是把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联系在一起,以三民主义构建其联系,注意三者之间的因果递进关系。

 

答案:(1 三民主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2)中国同盟会  民族  民权  民生

 

3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新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4)图一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提出中国同盟会的纲领,在图二《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依据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并制定图三《临时约法》,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作者简介:刘秀珍,199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历史教师,是历史学科组长、聊城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多年连续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工作。2005年参加高一、高二新教材培训,并获得省级培训证书;2008年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远程教育培训,作业得到省级和国家级专家的认可和推荐,获省级优秀学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