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教案资料 >> 正文
教材解析:必修3第14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15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六单
教材解析:必修3第16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17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18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四单
教材解析:必修3第11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12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13课
最新热门    
 
教材解析:必修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2010-1-7 11:04:59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一、学法指导

 

1.单元基本线索: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2.方法引导:

 

1)学习本单元内容抓住一条主线:中国近现代思想的演变,从学习西方的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从走外国的路到走中国自己的路。

 

2)学习本单元,需要突出四个重点: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

 

3)学习本单元,要理解一个结论: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逐步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这一潮流大体上经历了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等阶段。

 

二、知识结构     

 

文本框: 近 代 中 国 的 思 想 解 放 潮 流

 

三、重难点分析

 

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过程的特点

 

1)探索具有广泛性

 

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性的一面。

 

2)具有普遍的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特点,只有义和团例外。

 

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其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3)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

 

从学技术到学经济政治、从学立宪到学共和,就有许多层次。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

 

4)具有继承性

 

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而是量变。而早期维新派又是由洋务派转化而来的,他们也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政治和经济,这就是质的飞跃,他们不是要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反对封建统治了。

 

2.如何正确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

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劣根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

2)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宗旨。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某些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的。

 

3.近代进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近代前期80年里,新思想不断涌现。旧的思想不断得到更新,各种进步思想的涌现,既体现出对前人的继承,又体现了对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1)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它既未付诸实践,也未触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2)洋务派继承了林、魏等人“师夷长技”的方略,并将它付诸于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

 

3)早期维新派大多来自洋务派,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进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对封建制度的尊奉发生动摇,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主张“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以商保国,以制度强国。

 

4)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相揉合,比较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成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即付诸社会实践。

 

5)维新运动以改良而告失败,使资产阶级不少人士放弃君主立宪的奢望,求得以革命手段取得成效。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并以此指导辛亥革命。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用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向封建正统思想──儒家传统道德展开猛烈的批判,形成一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

 

7)新文化运动后期,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一批先进分子开始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接受前期新文化运动未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缺憾,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形成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有力武器。

 

4.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三派政治力量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问题上的特点

 

1)各有侧重点:

 

①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学习西方,兴民权、设国会、走君主立宪道路。

 

②革命派: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实行西方民主共和国方案。

 

③激进派: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

 

2)各自实践活动和结果

 

①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依靠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但君主立宪制问题在变法诏令中并未涉及。由于不发动群众,没有武装力量,最终失败。

 

 ②革命派通过暴力斗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的方案未能真正实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并未改变。

 

③激进派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革命,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并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如何建设新文化?

 

①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②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③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5.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

 

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①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

 

②代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洋务派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兴办海军的实践。

 

③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④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①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②代表:康、梁君主立宪政体方案以及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方案

 

③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④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

 

①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

 

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③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④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总之,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被动接收到主动选择的过程。随着对西方认识的加深,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经历了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文化层次,体现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

 

说明:

 

①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历程相适应。

 

②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浅而深。梁启超概括为“先从器物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再从文化上感觉出”。陈独秀概括为“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理论觉悟”三个阶段。

 

③向西方学习的道路没有走通,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长期实践斗争后,从西方找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惟一正确的武器。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二者的共同目的是    

 

A.借“尊孔”或者“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      

 

B.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C.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D.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答案:C

 

辨析:“尊孔”或者“排孔”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各自主张服务。A项对二者来说都不正确,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忽视民众力量是二者的共同局限性。BD两项是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作用。故答案为C

 

例二:下列关于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相似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      

 

B.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C.用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D.反对君主制

 

答案:D

 

辨析:维新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不反对君主制,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共和,反对君主制。故答案为D

 

例三: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的根本区别是(   

 

A.鼓励开矿建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答案:C

 

辨析: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挽救民族危亡。故答案为C

 

例四: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共同的特征有(   

 

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②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③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④彻底抨击封建主义正统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C

 

辨析: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革命派在宣传革命思想时,也没有从正面抨击封建主义正统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并且动摇了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故答案为C

 

五、演练广场

 

1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的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说明魏源的思想(   

 

①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②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

 

③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  

 

④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2“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的理解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3“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也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这一言论在近代中国可能发生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4.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了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是(   

 

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5.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来实践(   

 

 A.机器生产        B.议会制度     C.军事技术       D.科技教育

 

6.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备受列强欺凌,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逐渐将中国引进近代化的道路。中国迈出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是(   

 

A.林则徐编译《四洲志》        

 

B.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C.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D.戊戌变法

 

7.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8.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提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①魏源       ②陈独秀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有人笑称孔子在经营店铺上是最成功的,其“孔家店”传承两千多年不倒。但新文化运动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主要是因为(   

 

A.孔家店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欲反对封建必先破除儒家正统思想         

 

B.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多是留洋出身,对儒家思想缺乏了解    

 

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创立的新的学说更适合中国的现实需要               

 

D.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欲以科学马克思主义代替儒家学说

 

10.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

 

1117世纪上半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12.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宣传民主和科学           B.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C.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D.《新青年》等新式刊物的出现

 

13.中国近代曾经出现多种期刊,其中部分期刊存在的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是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

 

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

 

14.下列历史事件中,对推动近代中国的民主、科学、进步最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5.中国近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在经历了鸦片战争后的“观念转变”;19世纪中后期的“器物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制度变革”三个阶段。

 

请回答:

 

下列人物分别是上述的哪一阶段代表?其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以此为指导的主要活动分别是什么?概述其影响。

 

人物图片

阶段

核心思想

主要活动、影响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李大钊

 

 

 

参考答案:

 

1B.魏源作为地主阶级改革家,其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向西方学习,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故①、②正确;魏源深感处于封建社会末世的清王朝已经“日之将夕”,但是又不愿推翻它,而力求炼石补天,因此形成政治思想上的矛盾,③也正确;魏源的思想虽有局限,但是他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当时知识界的思想解放起了启迪作用,排除④。

 

2C.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3D.结合材料是要打倒孔家店的内容,所以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4A.“孔家店”指的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这一口号的提出事实上是主张完全否定孔孟儒家思想,从而把其中的优秀成为也当做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存在绝对否定的片面性,所以A项“理性认识”的提法不妥当。

 

5B.本题旨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洋务派主张“师夷”仅限于近代西方技术领域,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所以不可能实践议会制度。

 

6C.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即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7B.根据材料中“移花接木”以及“其貌则孔”分析符合题意的应该为B项。

 

8D.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中体西用”;孙中山──自由、平等、博爱;陈独秀──民主和科学。

 

9A.新文化运动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所以把矛头指向“孔家店”。B项说法错误可以直接排除;C项“创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德先生”是学习西方的产物;D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10C.从李大钊的整段话语来看,他指出了东西文明的不同,但是更多的指出了东方文明的缺陷。很显然,这是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11BAD表述错误,C项只适合于17世纪上半叶,不适合于19世纪末。B项符合这三者。

 

12C.本题强调的是文化转型运动,只有C项符合题意。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答案选C项。

 

13A.近代中国人民担负的主要任务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创办期刊宣传新思想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上述主要任务。

 

14C.根据“民主、科学”关键词可以联想到新文化运动,它是对辛亥革命的思想“补课”,同时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等,具有承前启后作用。

 

15.解析: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轨迹,关键是搞清楚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发展阶段:器物、制度、思想,弄清楚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活动及其思想。

 

答案:

 

 

阶段

核心思想

主要活动、影响

魏源

观念转变

“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思潮萌发,引导人们关注世界,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李大钊

器物转变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扩张

康有为

制度变革

“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李大钊

思想转变

民主和科学、社会主义

1)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船舶创造了有利条件。(2)宣传社会主义,更多的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作者简介:刘秀珍,199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历史教师,是历史学科组长、聊城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多年连续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工作。2005年参加高一、高二新教材培训,并获得省级培训证书;2008年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远程教育培训,作业得到省级和国家级专家的认可和推荐,获省级优秀学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