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教案资料 >> 正文
刘剑:历史新课程实施的
蒲涛人:新课程实施的困
方舟子:赛先生从西方来
从西来说到多元说——中
最新热门    
 
从西施的归宿说到反训

时间:2012-9-30 16:01:20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推究杜牧没有读懂史籍,闹笑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明反训。反训是语言学中一种特殊的字义训解现象。所谓“反训”,就是义兼正反。如“浮”字,既可解释为“漂”;又可以解释为“沉”,这两种解释意义恰好相反。这种含有正反两种意义的字词,叫两端词。它是客观世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词汇中的反映。黑格尔[注: 黑格尔,全名为: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年8月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曾举德语中“扬弃”一词为例,说它既意谓保存、保持;又意谓停止、终结,“作为有相反意义的字出现在字典里。”石头本来沉重难移动,可希腊语中“石头”一词,却偏偏是从“多跑”两字衍变来的。英语中“毕业典礼”一词,既有“终结”的含义,又有开始的含义。现代汉语中的“前”字,既可以指“过去”,如“前年”;又可以指“未来”,如“前途无量”。由此可见,正反为训的现象,在古今中外的语言中普遍存在。然而,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表现最为突出。据说,有人搜辑的反训字词有五百多个,实际上恐怕不止。这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善于辩证思维,富有聪明才智。但是,古人这种辩证思维的结果却往往给我们阅读古籍带来麻烦。由于不明反训,我们也许时常会犯杜牧所犯的那类错误。而现在的字典辞书,包括《辞源》、《辞海》那样大部头的工具书都很少涉及反训问题。我以为有必要编辑一本专门介绍反训的工具书。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