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中国参加一战与日本的关系

时间:2009-7-24 13:43:19  来源:不详

  摘要:日本在1917年2月前一直坚决反对中国参战;1917年2月起转而积极支持中国参战;1917年5月起态度有所反复,一度对中国参战持消极态度;1917年7月以后则再次积极支持中国参战。日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中国的政治形势在不断变化,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态度对日本更为有利。日本对中国参战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一方面推动了参战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参战的进程。中国参战对日本在华势力和权益的扩张也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一方面为日本进一步对华扩张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日本对胶州湾租借地和胶济铁路的侵占。

  关键词:北京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日本
  
  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14年8月,北京政府曾提出参战计划,但未能实行。1915年11月,英、、俄等国提出中国参战的建议,仍没有实行。1917年2月美国建议中国与德国绝交。同月,北京政府向德国提出抗议。3月,与德国绝交。此后,各方人士就参战问题展开争论,总理段祺瑞等人极力主张参战,总统黎洪等人则坚决反对参战。5月,在国会开会讨论参战案时,段祺瑞的亲信雇人组成“公民团”包围国会,对国会施加压力。因此国会不但没有通过参战案,反而为此抨击段祺瑞内阁,社会舆论也纷纷指责段祺瑞内阁,内阁陷入危机。黎元洪乘此机会下令免除段祺瑞的总理职务,支持段祺瑞的各省军阀于是为向黎元洪施加压力而宣布独立,张勋则乘机解散国会并拥戴溥仪复辟。段祺瑞组织军队打败张勋,并重新担任总理,掌握大权。由于参战的最大障碍国会已经被解散,参战成为容易实现的事情。在段祺瑞主持下,北京政府于1917年8月正式对德宣战。
  在此过程中,日本的态度对中国参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参战对日本在华势力和权益的扩张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分析中国参战与日本的关系,对于深入认识这段历史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学术界尚无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有的几篇关于中国参战的论文分别探讨了参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政府参战思想的演变、某一历史人物与参战的关系、中国参战与美国的关系等问题,均未涉及参战与日本的关系这一课题。另外,现有的一些中日关系史的论著曾谈到一战时期的中日关系,但只是简略地概述,对参战与日本的关系这一问题并没有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将对中国参战与日本的关系作一分析。
  
  一、日本对中国参战的态度
  
  在中国参战的过程中,日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变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14年8月北京政府首次提出参战计划,到1917年2月美国建议中国与德国绝交。日本在这一阶段坚决反对并极力阻挠中国参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对德宣战,并以对德国作战为由,派军队夺取了原为德国占有的胶州湾租借地和胶济铁路。在此之前,北京政府就预计到日本可能借大战之机夺取胶州湾和胶济铁路,并为避免这一结果而提出中国参加对德国作战的计划。总统袁世凯向各协约国提出,中国愿意参战,并可以派五万军队与日本共同进攻胶州湾。北京政府企图以此加入协约国,从而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日本为了达到占据胶州湾租借地和胶济铁路的目的,坚决反对这一计划,并向中国发出警告,要求中国继续恪守中立,不要参战。由于担心得罪日本,北京政府没有继续推行这一计划。
  随着战争的进行,英、法、俄等国越来越希望中国参战,从而为它们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援,于是在1915年11月向中国提出参战的建议。日本对此坚决反对。当英、法、俄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