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对张学良送蒋回宁的几点
张学良“枪杀杨常事件”
论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
论张学良的体育理念与实
浅谈张学良的军队教育理
张学良与东北新建设及其
伟大的爱国者 中华民族
大遗址和古城址的探查研
 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为
最新热门    
 
论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09-7-24 13:43:20  来源:不详
想用政治手段来解决,在蒋政策的实施中,张学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西安和南京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张学良从抗日大局出发,主动提出调出东北军于中原地区、杨虎城出洋等让步为条件的甲乙两个方案,以换取蒋介石放弃用军事手段解决善后问题;同日,张学良连发三封信函给杨虎城和东北军各将领,劝说他们“稍忍一时,勿兴乱国之机也”。特别指出:“我们的血是为洒在日敌身上去,不是为内战而流的”,“保东北仅有实力而留为抗日之最前锋”[5]514-521。利用自己的威信和强烈的抗日激情来感染东北军、西北军官兵。1月10日,杨虎城、于学忠等人决定遵照张学良的意见,停止军事行动,举行谈判,以争取张学良速返西安。在西安方面与南京谈判开始后,1月13日,张学良同样发出两封为蒋介石限期实行解决陕事方案请杨虎城等速下最大决心收束陕局的信函,并抱定为国牺牲之精神,他写道:“弟满腹热泪,一眼望东北,一眼望西北”,劝慰杨虎城等“为国家为西北为东北请详计之,凡有利于国者,弟任何牺牲在所不惜,盼勿专为我个人谋计”[5]523-525。然而,西安方面无论是东北军还是西北军都很难接受蒋介石的条件,他们迫切要求蒋介石能释放张学良,此后双方才有谈判议和的可能,否则不惜一战,陕西前线战云密布。在此情况下,张学良于1月19日再次致函杨虎城,“目下最要者,能本上次瑞峰带去之甲项办法立即行之,以免夜长梦多,或至违反我等救国不祸国之初衷,盼我兄以大仁大勇之精神,躬为倡导,效然施行……,关于弟个人出处问题,在陕局未解决前不便谈起,断不可以为解决当前问题之焦点”。焦虑之情溢于言表,且说“弟在此甚好,请勿以个人为念也”[5]526-527。以此安慰西安方面。在张学良的一再要求和蒋介石的军事压力下,西安方面被迫于1月24日与中央军举行谈判。1月27日,张学良得知西安方面未接受移防命令,万分焦急,致电前方王以哲、何柱国等将领,规劝他们“若今日再不接受,而仍以良之问题为先决条件,则爱我即害我,不但害我,且害我团体,害我国家矣。时机迫切,务望诸兄立命部队于今日正午以前开始移撤,勿再固执误事为要”[5]528。然而,恰在此时,二·二事变发生了,东北军由于内讧,不战自退,中央军轻而易举地进入西安;形势急转直下,东北军高级将领们都不再愿意留在西北,2月24日,双方重开谈判,不久按照乙案达成协议。至此,西安事变基本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军事善后问题得以妥善处理,张学良一样功不可没。
  综上所述,西安事变的发生乃至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与事变的主角张学良的极力斡旋和巨大牺牲是密不可分的,张学良作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体地位以及发挥出的决定性作用,他作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首位倡导者和实施者的历史地位,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参考文献:
  [1]应德田.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吴福章. 西安事变亲历记[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158.
  [3]李云峰. 西安事变史实[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218.
  [4]孝仪. 革命文献[M]. 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83:202.
  [5]毕万闻. 张学良赵一荻合集[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6]毕万闻. 张学良文集[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
  [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云南省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 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M]. 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