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王应麟《困学纪闻》
王闿运与同光体的诗学取
试论王夫之的人性论及其
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
最新热门    
 
论王闿运以礼自治的思想

时间:2009-7-24 13:44:15  来源:不详
使国君也不应该不遵从此礼。而纪国派大夫来迎接,是非礼也。《春秋》本来是“外逆女不书”的,这里明显是对纪国君不亲迎非礼的讥刺。王闿运的诠释很显然意在说明治世在于“自正”。又如,
  (7)《春秋》经曰:庄公十三年,冬,公会齐侯盟于柯。
  《公羊传》曰:何以不曰·易也。其易奈何。桓之盟不日,其会不致,信之也。其不日何以始乎此,庄公将会乎桓,曹子进曰:“君之意何如?”“诺!”于是会乎桓。庄公升坛,曹子手剑而从之。管子进曰:“君何求乎?”曹子曰:“城坏压境,君不图与?”管子曰:“然则君将何求?”曹子曰:“愿请汶阳之田。”管子顾曰:“君许诺!”桓公曰:“诺!”曹子请盟。桓公下与之盟。已盟,曹子挥剑而去之,要盟可犯,而桓公不欺,曹子可雠,而桓公不怨,桓公之信著乎天下,自柯之盟始焉。
  笺曰:以信与桓,以恶责庄,亦所以自治。
  鲁庄公十三年冬会见了齐桓公,鲁庄公与他的大臣曹子在会见要挟齐桓公归还土地,齐桓公很爽快的答应了。按照当时的惯例,要挟之下的结盟是可以违背的,而齐桓公并未背约、也未记恨于鲁之曹子,而是与鲁国结盟了。《公羊传》认为,鲁国的这次外交活动较为顺利地化解了纠纷,不书日,是称赞齐桓公守信于天下。王闾运指出《春秋》是以这次讲求信用的外交事件为契机,要求鲁国必须严格律己,讲求信用,然后取信于天下,故《春秋》称赞齐桓公、反而讥贬鲁庄公,这也是对内要鲁国严格要求自己,以此说明“自治”之义。
  以上王氏的诠释,从表面上看似乎陷于经学的云雾中,但从此云雾中却透析出他援经说政的思想,即治国在于“自治”。他尊崇《公羊》乃在说明往圣先贤们都志在“自治”,王闾运虽未如此明说,但从他对经学的诠释必然要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拯救当时清王朝的危局,抵御外悔,惟有“自治”,惟有自强。他心目中经典的理想,是向内作自我的反省,并以此淑世、安排社会秩序,使民风淳美,以此挽救颓靡的衰世。
  总之,在中西交会碰撞的时代,王闾运的心力所在并不是国富民强,经济、军事并不是他关注的重点,只有礼与乐盛,修文德,崇礼让,尚义轻利,邦国和谐,才是他思想的重点。他虽心忧时局,但他未象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一样放眼世界,他埋首经学,虽在经学中艰难寻找到变革和自治而图强的思想因子,但始终未摆脱经学云雾的支配,未走出经学时代,这可以说是王闿运一生的悲剧。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