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
对欧洲扩张历史的再思考
最新热门    
 
历史上汀江流域的地理环境

时间:2009-7-24 13:44:21  来源:不详
27)经修整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商道[20]8- 10。 据《宋史》蔡挺传记在,仁宗年间(1022-1063),江西提点刑狱蔡挺与其兄广东转运使 蔡抗从大庾岭山脚往上15公里铺设砖路,并从大庾岭到广州的驿路两边都种植松树。这个传 说从一个则面显示了这条通道在中国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
  (3) 赣南方向。汀州—瑞金通路是汀江流域与赣南地区之间最主要的交通线。汀州城与瑞金城之间的主 要交通路线有二条,瑞金一带的人称之为“东路”和“东北路”,长度分别约为40公里和45 公里 [21]。从瑞金城沿贡水航行50余公里至会昌,再航行80公里左右抵达于都,在那 里继续去水路北上,经宁都至鄱阳,可连接长江航道。而若从瑞金城往西可至赣州城,在那 里沿赣江经吉安可连接长江航道。在上海开埠前,从广东往北去几乎都要走这条赣江—长江 航道,但上海开埠后,广东北运的货物大都改取海路到上海,走赣江—长江航道的减少了70 -80%[22]274。另外在赣州,若沿章水往西约60公里即抵达大庾岭,翻过大庾岭可 到粤湘赣三省的最大物产集散地韶州。[22]301-305

  (4) 漳州方向。从汀州城经陆路去龙岩,换水路至漳州。或者,从永定城经3天的陆路和1.5天的水路抵达 漳州[11]368。这两条交通路线是汀州流域与漳州之间的主要通路,尤其在汀江 航道 开通之前,它们也是汀州流域与外地之间的主要商道。明代初期,朝廷在宁波、泉州和广 州设置了市舶司,但泉州百姓因在元代时深受色目人的欺压,所以反色目人的情绪非常强烈 ,在这一背景下,漳州月港和福州港取代泉州成为国际贸易港口。[23]90
  
  3.历史上汀江流域地理位置的特点
  首先,汀江流域是中国大陆为数不多的山海交接地。如“南方被称之为山泽之国,然仅 汀州处于万山”一句所示[24]卷3,该地域山脉绵延,险峰林立。其中海拔在千米 以上的就有不少,还有很多低山和丘陵。如长汀县,就地型而言,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 、盆地、台地5种,但其中最多的是低山,低山和丘陵占了全县面积的71.11%。而另一方面 ,则如上所述,山区的汀江流域通过汀江—韩江航道与沿海平原及海洋直接连接起来,在 经济上 成为海洋经济“潮州圈”的一部分[19]74,在文化上也融合了妈祖信仰等海洋文化 的元素。
  其次,汀江流域是中国历史上所谓“交通大变革”前交通要道上的连接点。如前所述, 交通路线把汀江流域与韶州、赣州、潮州等历史上最重要的交通干线上的交通要冲相联结。 韶州在唐代以后,随着华南地区的开发和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而成为贯穿中国南北最重要的 交通干线上的一个要冲;赣州由于宋代在开封和临安建都,也成为南北交通干线上的重要连 接地[19]37;进入明代以后,潮汕和漳州月港一带的民间海洋贸易越来越繁荣, 特别是 随潮汕地区与长江流域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强,由“汀江—韩江航路”和“汀州 —瑞金通路”连接而成的交通运输要道在全国交通网络上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重要。连接 汀江航道与汀州—瑞金通路的汀州城,汀江航道上下航段交接地的峰市,有水路或陆路通 往瑞金、赣州、梅州和潮汕的武平,位于汀江航道、梅州航道及韩江航道交汇点的大埔,是 这段交通运输要道上的四个纽结。
  上述特点也把汀江流域与通常因交通不便而致闭塞的山区明显区别开来。
  
  三、 清末民初前汀江流域的自然资源与产业结构特点
  
  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不仅促进了汀江流域中转贸易的发展,而且也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1.自然资源特点
  这里从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矿物资源三方面,就汀江流域自然资源的特点作一概观。
  “山三分、水一分、田一分”,这种耕地面积的低比率,是汀江流域土地资源方面最突 出的特征。汀江流域群山连绵,山间盆地和河谷总面积的比例很低,且单块盆地和河谷面积 也很小。如长汀县的低山和丘陵占了全县面积的71.11%,而且其中适合于农耕的盆地极 少,只有全县面积的6.59%;盆地大多狭小,面积最大的城关盆地也只有64平方公里左右 [10]63-67。在汀江流域各县的县志中随处可见的“岭岭相叠,山比田多”、“ 山多林 密,然耕地只居一二”这类记述,即如实反映了这种耕地面积比率极低的实际状态。汀江流 域土地资源的再一个特征是耕地严重不足。嘉靖元年(1522),该地区人均占有可耕地数“ 远远低于同一时期全国的人均占有可耕地数和福建省同一时期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