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刘正涛从汉至元*制度演
最新热门    
 
汉至唐郊祀制度沿革与郊祀歌辞研究

时间:2009-7-24 13:44:22  来源:不详
“自东京大乱,绝无金石之乐,乐章亡缺,不可复知”,魏武帝曹操平荆州,获汉雅乐郎杜夔,“始设轩悬钟磬,复先代古乐”。晋武帝命苟勖、张华等人各造郊庙诸乐歌辞,苟勖“依古尺作新律吕,以调声韵”。至怀帝永嘉之末,伶官、乐器皆没于刘(渊、聪)石(勒)。江左因时无雅乐器及伶人,省太乐并于鼓吹,郊祀遂不设乐。梁武帝思弘古乐,素善音律,自制四器,名之为“通”。北魏道武帝平中山,获其乐悬,后邓渊制律吕,协音乐。但鲜卑虽屡获雅乐器,对此却不感兴趣,使“古乐音制,罕复传习,旧工更尽。声曲多亡”。至唐代贞观之初,合考隋氏所传南北旧乐,“梁陈尽吴楚之声,周齐皆胡虏之音”,乃斟酌南北,制“十二和”,名《大唐雅乐》,应用于郊庙、元会、冬至及册命大礼之中。至唐玄宗时完成《大唐开元礼》的编纂,其乐坊有“坐部伎”、“立部伎”,“立部伎”低“坐部伎”一等,而“立部伎”中绝无性灵者并入郊庙雅乐,雅乐的地位可见一斑。
  郊庙礼制及雅乐服务于祭祀天神、地示、祖先的需要,具有极强的保守性。但在创制过程中吸收了巫祭乐舞、民间俗乐、胡部新声等音乐元素。如武帝时郊祀乐吸取楚地巫舞、“太一”祭祠、游仙乐舞等。南陈宣帝时定三朝之乐,“采梁故事,奏《相和》五引,各随王月”,“相和”曲来自民间俗乐。北魏郊庙乐章有《真人代歌》,叙鲜卑兴起之史诗,为南陈后主所欣赏。北魏“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以备百戏”,宣武帝以后,“始爱胡声,屈茨、琵琶、五弦、箜篌、胡鼓、铜钹、打沙罗,胡舞铿锵镗鎝,洪心骇耳,抚筝新靡绝丽,歌响全似吟哭,听之者无不凄怆”。北齐、北周亦莫不如之。相对于郊庙乐章本身的陈陈相因,这些来自俗乐、胡部的乐章很值得重视。郊祀乐中很多是著名诗人创作的作品,《汉郊祀歌》中为“司马相如等数十人”所创作的,其中就有武帝本人的作品。《晋郊祀歌》作者为傅玄,《宋南郊登歌》作者乃颜延之,《宋明堂歌》为谢庄,《齐南北郊登歌》为谢超宗,《梁南北郊、明堂登歌》为沈约,《周祀五帝、方泽歌》为庾信,《乐府诗集》保存唐代乐章较为完整。这些郊祀乐章类似于黑格尔所说的“颂神诗”或“颂圣诗”。但通览《郊庙歌辞》的创作历史,真正出自诗人内心的赞颂实际上很少,更多的是仪式本身的需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