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夏国家形成的地理因素
铁托道路”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研究的逻辑框架和中
论中国古代城市形成的三
北宋经制西北民族对生态
唐宋之际农民阶级内部构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中国封建经济史若干理论
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
关于满族形成的脉络与历
最新热门    
 
生成的逻辑与内涵价值的科学——超循环理论及其哲学启示

时间:2009-7-24 13:44:44  来源:不详
有生命之间的理论。应该说它是一种以原始生命为隐喻,将生命发生及生成过程作为理解世界的模型。沿此方向发展的人类未来科学,有可能综合中西文化与科学之长,开辟出既内涵价值又有实证基础的科学之路吗?
总之,对以上三种不同的隐喻与模型值得作进一步的深入比较研究。
笔者以为,科学的发展亦遵循生成演化之规律,未来科学的发展必将继承当今科学发展的成果,同时吸收中国整体论、生成论的自然哲学,并将这种哲学转化为现代型的关于世界生成演化的科学。而中国文化只有在对世界文明及科学作出自己贡献的过程中,才能证明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现代生命,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



[1] 参见艾根 (M.Eigen ): 《相跃——生命的未来基础》潘涛译 引自《走向混沌》 新学科研究第一辑
北京、上海 1995年 P123-4
[2] 莫兰(Edgar. Morin):《方法:天然之天性》吴泓渺 冯学俊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P227、226

[3] 参见李曙华:《从系统论到混沌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P164
[4] 同[2],P227
[5] 同[2],P186
[6] 参见朱葆伟:《机体与价值》 《自然哲学》1994年第一期 P151-179
[7] [美]乔治。萨顿:《科学的生命》 刘珺珺译 商务印书馆 1987年版 第143页
[8] 页牟宗三:《四因说演讲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 P2
[9] 老子引文,皆引自《老子道德经》辜正坤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 以下同
[10] 易经引文皆引自《周易》 马恒君注释 华夏出版社 2001年,以下同
[11] 参见李曙华:《非线性科学视野中的易经》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2年第4期 P16-17
[12] 荀子:《四部丛刊》本,卷五,《王制》,P12-13
[13] []邵雍:《皇极经世书》(明) 黄畿注 观物内篇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