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陈独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
中国转动世界——探寻世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世界化学研究中心之形成
太昊伏羲考辨——兼及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陈寅恪先生唐史研究中的
北朝的“市”:制度、行
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汉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
最新热门    
 
探究中华科技文明之河的“两岸风光”

时间:2009-7-24 13:44:45  来源:不详

[17] Clifford Geertz, 1973, p.5.

[18] E. Durkheim, 1915, pp. 12-18.

[19] Latour, 1979; Traweek, 1988; Kohler, 1994.

[20] Sivin, 1982 pp.104-5; 中译文见,刘钝、王扬宗, 2002, pp.512-13.

[21] 王国维,1928, 页201。

[22] 陈寅恪, 2001, 页277。

[23] 有必要指出,这里不是要否定科学知识客观真理性, 而是要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说明知识的真理性。马克思说:“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现实的争论, 是一个纯粹的经院哲学的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 3-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