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代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
满洲本部族构成与八旗佐
略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
清入关前满洲族的社会性
努尔哈赤时期科尔沁部与
天命后期八旗旗主考析
八旗兵·绿营兵·新军·
谈谈满洲人的 中国人认
最新热门    
 
满洲八旗中高丽士大夫家族

时间:2009-7-24 13:45:53  来源:不详
互管佐领,或“各位领拨出余丁”增编的公中佐领。如金氏三保管理的正黄旗包衣第三参领所属第四佐领;再如金氏德倍族孙保,担任镶蓝旗包衣第二参领所属第二满洲佐领。因佐领各姓更迭频繁,其势力单薄,形不成气候,远非那些掌理世管佐领的高丽士大夫家族相比。
          
(三)开基创业,屡立战功
 
在满洲贵族立足辽沈、征伐朝鲜、问鼎中原的一系列重大战争中,均有朝鲜的将士驰骋沙场,前扑后继,数建功勋。而金、韩等家族的表现最为出众。正黄旗包衣人金氏新达礼效力戎行,“在军首尾十余年,每于危急时,独身奋死,摧锋陷阵,为士卒先,数立奇功,著声疆场”。皇太极“再四褒嘉,恩礼逾同列,白金文绮,子女良马之赐,不可备纪”[9]。崇德二年(1637年),皇太极兵伐朝鲜,新达礼从征,“遇伏兵,以计败之”。清兵进抵岗花屯,他遵照上谕善为保全朝鲜国王与妻孥。皇太极优加赏赉。再征松山,“奋勇追击,斩获七十余人,得马四十余匹”;又灭海滨叛贼有功,复蒙奖赏“用作熙朝硕辅”。其四弟季达礼以护军校从征福建,“击海贼阵亡”,赠云骑尉。镶黄旗包衣人金氏都赉子浩善由委署护军校从征浙江与福建,“屡立战功”,授云骑尉。镶蓝旗包衣人金氏德倍次子几蚌伊由司库从征察哈尔布尔尼,“于大卤地方击贼,阵亡”,赠云骑尉[10]。正红旗人韩云同弟韩尼来归,“编佐领使统焉”。尔后,他率兵三围锦州,“时(明)松山马兵来夺我红衣炮,而于梅勒章京瞻前杀入对阵,败之”;“落雨之日,击松山洪军门(承畴)来犯左翼兵,尔同固山额真叶格书对阵,败之”;又同叶格书击溃“洪军门三营兵”;“定鼎燕京,入山海关之日,击流贼(指李自成)马步兵二十万,尔又同固山额真、和硕额驸杜磊对阵,败之,追及流贼至庆都县”。叙功,韩云由二等阿达哈哈番升为一等阿达哈哈番[11]。其弟韩尼次子杰殷由护军统领从征察哈尔,击贼有功;“又引兵赴榆林,平定延安等处”;“参赞军务,累有劳绩”,优授骑都尉。三子杰都由护军参领从征福建,“于厦门地方,击海贼郑成功舟师,败之”;又从征四川,“于朝天关击败伪总兵施存礼等兵一万七千余众”;“又于盘龙山,击贼伪将王屏藩等兵,殿后阵亡”。优赠骑都尉,兼一云骑尉。正黄旗包衣人韩氏聂尼之孙硕石提,由委署骁骑校从征浙江、福建,“累著战功”,授云骑尉[12]。高丽大姓子弟为清王朝政权的创建与巩固,抛头颅,洒热血,勇往直前,忠贞不渝。这亦是他们被满洲贵族视为一体、逐渐崛起的先决条件。
 
(四)与满洲通婚,同皇室联姻
 
       后金初年,满洲贵族为了表示对归附各部族首领的诚意,均给予封官加爵、赏赐人口布帛、配以满洲王室之女、安家落户等优厚待遇,在政治、经济、生活诸方面,施恩照应。尤其是以“指婚”方式嫁女,使其成为清廷的“额驸”(即驸马),此种为了家族利益的政治姻缘,旨在强化君臣裙带关系,促使他们加倍报效朝廷。这样的事例颇多,其中包括归顺的有一定地位的蒙古、汉人在内。当然,对来附的较有影响的朝鲜人也不例外。天命十年(1625年)正月,朝鲜国总兵官韩明廉子韩润与弟韩义投奔建州。努尔哈赤赐韩润游击之职,韩义备御之职,“给以委,及僮仆、田宅、牛马、财帛、衣服,一切器用诸物”[13]。“韩润兄弟变姓投奴,老汗(努尔哈赤)极其厚待,即以胡女嫁之”[14]。从蒙古、汉人早期归附的代表人物成为后金的额驸看,所谓“胡女”并非一般满洲女子,应多系汗、宗室诸王之公主、格格等世家有地位的闺女,或他们的“养女”,“指婚”下嫁。例如,战败而被擒的朝鲜降将朴兰英,“在虏中娶女”,即贵永介(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养女,人称“二王子之婿者”。至于嫁以何种女子为宜,还取决于“指婚”之人对后金的态度。如前者诚心诚意,剃发归服,自然许配上层“胡女”,待为上宾。否则易类相符。像萨尔游之战被俘的朝鲜都元帅姜弘立多年“尚不剃发,故不给达女,嫁以汉女生男”[15]。因此,在嫁女问题上,区别是很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朝鲜人与满洲、汉人之间通婚日益增多,而归附的高丽世家与满洲贵族的关系也越发密切。清制规定,每三年选阅八旗及驻防、外任旗员之女,年十四而合条件者,入宫备皇帝妃嫔之选,或配近支宗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