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
清代刑案中记录的蒙汗药
清代前期的官商
试论清代色情业的发展与
清代妖术恐慌及政府的对
清代的“家人”
论清代的人口流动和婚姻
清代前期历史中的几个问
清代档案确证李自成死于
清代内务府研究综述
最新热门    
 
清代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旗的问题

时间:2009-7-24 13:55:22  来源:不详

  【论文提要】代的额设制兵,主要由八旗与绿营两大部分组成。由于二者间具有相互独立、互不统属的性质,所以以往研究清代兵制者,都是谈八旗者专谈八旗,论绿营者仅论绿营,本文从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营的问题入手,详叙八旗“军标”设置的原因、时间、过程与性质,重点在剖析清朝统治者建立军标的深层用心,从而探讨清前期八旗汉军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绿营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八旗  驻防将军  绿营  军标

  有清一代的额设制兵,主要由八旗与绿营两大部分组成。[1]八旗是清朝自关外带入的劲旅,绿营则是清入关后改编军降将降卒及后来陆续招募汉人组成的部队。因二者间具有相互独立、互不统属的性质,所以以往研究清代兵制者,都是谈八旗者专谈八旗,论绿营者仅论绿营,而很少注意到二者之间的关系。
  将军,作为清代八旗驻防的最高将领,所统领的当然都是八旗官兵,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有部分绿营军队归其统属,史称其为“军标”。《清史稿》卷一三一“兵制”谓:“将军兼统绿营者惟四川”(3891页),屡为后来谈兵制者沿用,[2]以讹传讹,忽略了清代曾在另外几处重要驻防地点设置军标的事实。因而本文写作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澄清有关史实,并详叙军标的兴废之迹。而分析清朝统治者建立军标的深层用心,进而探讨清前期八旗汉军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绿营之间的关系,则是本文的主题。

一,八旗驻防将军与所统“军标”

  讨论具体问题之前,首先有必要将清代绿营与驻防八旗的体制作一简单说明。
  先谈首言八旗驻防与八旗驻防将军。
  将军是八旗驻防的最高统帅。清军入关,在固有八旗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明代戍防的作,将其从非经制发展到经制,从边疆扩充到腹里,形成有清一代特有的八旗驻防制度,并使之成为清朝得以统治全国近三百年的得力工具。八旗驻防按其驻地的性质、额兵的数量而有高低不同的等级,最高一级驻防单位由将军统领,驻地多在省会等重要城市,兵额均在千人之上,多者达六七千人;其次由副都统统领,则情况各异,有与将军同城者,内省各城大抵如是;有与将军不在一城而受将军管辖者,北部边疆各处均如是;还有由中央直辖以及由它城将军兼辖者。再低一级设城守尉,最次一级为防守尉,统领额兵最少时仅十数人。迄至康熙末年(1722),全国已设驻防将军11名,即西安、江宁、杭州、京口、福州、广州、荆州、右卫,以及盛京、吉林和黑龙江。雍正朝添设2名:青州、宁夏。乾隆朝对八旗驻防有较大调整,增绥远城、伊犁、成都共3名,裁撤京口、青州和右卫3名,总数为13名。另有察哈尔都统,以及乾隆四十八年(1783)于乌鲁木齐增设的一名都统,可视为与将军同级的高层次驻防单位。因与本文关系不大,不另。
  在乾隆朝八旗汉军出旗为民以前,八旗驻防有满蒙与汉军合驻、满蒙合驻和汉军单驻等几种形式,其中西安、杭州等地为满蒙汉军合驻,京畿各处以及江宁、荆州等,或因其地位特殊,或因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而为满蒙合驻而无汉军,则汉军单驻之处有三,最早的是京口,其次是广州和福州。至于成都、伊犁等乾隆朝之后建立的驻防点又另当别论。
  再言绿营
  绿营兵制基本上完整地沿袭明制,在内地十八省“随都邑大小远近,列汛分营,立之将帅,授以节制,于涉海、濒江又各设水师营以守之”[3]。绿营隶禁旅者惟京师五城巡捕营步兵,此外额兵60余万,以标、协、营、汛的组织系统分散驻扎于全国大大小小的城镇、关隘、水陆交通要冲,由总督统辖的称“军标”,巡抚统辖的称“抚标”,提督统辖的称“提标”,总兵统辖的称“镇标”,驻防将军统辖的则称“军标”,是本文中拟详细考证的问题。标以下设协,由副将统领;协以下设营,以参将、游击、都司分别统领;营以下设汛,由千总、把总、外委分别统领。兵分三种:马兵、战兵、守兵。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个完整而又细密的军事控制体系。
  由此可知,所谓军标,就是由八旗驻防将军统辖的绿营军队。八旗与绿营既属两个不同的军事体系,而且在绿营正式建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