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我注六经』与『六经注
最新热门    
 
六经皆史:章学诚史学变革的两难之境

时间:2009-7-24 13:46:08  来源:不详
探讨。他认为,《周礼》表现最突出的是政教礼治的观念,从史例角度讲,它属于记注,按一定的格式,汇集、排比资料,所谓“《官礼》制密,而后记注有成法,记注有成法,而后撰述可以无定名”,“至《官礼》废,而记注不足备其全。”[2](P2)《尚书》中蕴含的最突出的史学思想则是总结历史盛衰的意识,[5]从史书体例上讲,它“因事命篇,本无成法”,有“体圆用神”,灵活多变的特点。所谓“《尚书》、《春秋》,皆圣人之典也,《尚书》无定法,而《春秋》有成例。”[2](P4)“六经”不仅在史学上各有侧重,它们还不断相互推移融合,向后世史学发展。对此,章学诚也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论述,他说:“《周官》之法废而《书》亡,《书》亡而后《春秋》作,”又说:“《六艺》并立,《乐》亡而入于《诗》、《礼》,《书》亡而入于《春秋》,皆天时人事,不知其然而然也。”[2](P2)还说:“《尚书》、《春秋》皆圣人之典也。《尚书》无定法,而《春秋》有成例。故《书》之支裔,折入《春秋》,而《书》无嗣音。”[2](P4)等等。这种推移融合,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司马迁作《史记》,班固作《汉书》,都先后吸纳了其中合理的成分,“马迁绍法《春秋》,而删润典谟,以入纪传,班固承迁有作,而《禹贡》取冠《地理》,《洪范》特志《五行》”。[2](P2)二者都融《尚书》、《春秋》于一体,进行了新的创造。“迁书体圆用神,多得《尚书》之遗,班氏体方用智,多得《官礼》之意。”[2](P4)总之,后世史学的发展变化,都不同程度地从“六经”中承受了很多东西。从编纂形式上讲,有的体例灵活,体现了《尚书》“圆而神”的特点,如司马迁的《史记》。有的体例规整,体现了《周官》“方以智”的特点,如班固的《汉书》等。

总之,六经在史学变革上的意义是多方面的,章学诚以崇经的心态探索史学的出路,以经为标准论述史学的发展状况,在复古的旗帜下创新,富有特色。

 

 

在具体的史学变革上,章学诚提出“师《尚书》之意”,也即效法《尚书》体圆用神、因事命篇、不为常例所拘的撰述形式来变革史体。章学诚对《尚书》“圆而神”的撰述形式及其在史学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尚书》圆而神,其于史也,可谓天之至矣。”[2](P4)又说《尚书》“因事命篇,本无成法,不得如后史之方圆求备,拘于一定之名义者也。”[2](P2)由于内容不受形式限制,体例较为灵活,所以《尚书》可以比较自如地表达见解,比如《尚书》中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就是通过这种灵活的著述形式体现出来,“典、谟、训、诰、贡、范、官、刑之属,详略去取,惟意所命,不必著为一定之例焉,斯《尚书》之所以经世也”。[2](P2)随着历史的发展,《尚书》这种撰述形式虽然被融合到其它史体中了,但它“体圆用神”、“因事命篇”的撰述精神却一直对后世史学产生巨大影响。史学史上有创见性的史学著作,都吸纳了这一点。《尚书》“折入左氏,而又合流于马、班”,司马迁将上古史著融会贯通,首创纪传体通史《史记》,“体圆用神,犹有《尚书》之遗”。其后,“司马《通鉴》病纪传之分,而合之以编年”,作了变通。接着“袁枢《纪事本末》,又病《通鉴》之合,而分之以事类”,又作了变通。袁枢作《通鉴纪事本末》,首创纪事本末体,“因事命篇,不为常格”,同样是吸取了《尚书》的精神,“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取,体圆用神,斯真《尚书》之遗也”。[2](P4)由此,章学诚提出了变革史学的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夫史为记事之书,事万变而不齐,史文屈曲而适如其事,则必因事命篇,不为常例所拘。”[2](P4)对于纪传体史书,当“斟酌古今之史,而定文质之中,则师《尚书》之意,而以迁史义例,通左氏之裁制焉。所以救纪传之极弊,非好为更张也”。[2](P4)恢复古代史学以“史义”为中心,以“圆神”为准则的创作精神,是章学诚变革史学的目标。

章学诚认为,如果以《尚书》之义改造史体,就没有必要象《史记》那样强分列传、世家和书志。实际上,列传是传,世家和书志也同样是传,“或考典章制作,或叙人事终始,或究一人之行,或合同类之事,或录一时之言,或著一代之文,因事命篇,以纬本纪”。[2](P4)由此他提出“仍纪传之体而参本本之法,增图谱之例而删书志之名”,[2](P81)这样处理史书编纂,其优点是“较之左氏翼经,可无局于年月日先后之累;较之迁史之分列,可无歧出互见之烦。文省而事益加明,例简而义益加精,岂非文质之适宜,古今之中道欤”?除此之外,书中还应有表与图,“人名事类,难于稽检,则别编为表,以经纬之;天象地形,舆服仪器,非可本末该之,且亦难以文字著者,别绘为图,以表明之”。[2](P4)他之所以重视新史体中要有图表,是因为在他看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