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
对欧洲扩张历史的再思考
最新热门    
 
历史视野下的国外中国海权研究

时间:2009-7-24 13:46:23  来源:不详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海洋对我国经济生活的重要性日益显,海军现代化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由此引起国外学者对中国海权的关注,他们从历史的宏观角度剖析了从明朝到当代中国海权的发展脉络及其连贯性,总结了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海权现象。本文试对各种观点做一剖析与归纳。
    
                   郑和下西洋与软实力构建
  关于明代郑和舰队的远航,美国学者詹姆斯·霍尔姆斯、日本学者吉原俊井[1]在2006年10期《海军研究学报》联合撰文《海上软实力》指出:“15世纪郑和七下西洋其实是显示了明朝政府对亚洲的企图,塑造了中国的海洋性质和大战略。”[2]要前瞻中国未来的海洋战略,美国必须研究中国的思想家是如何看待其海洋过去及其功能。五角大楼向国会提交的2005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中坦承,由于中国政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的隐秘性,美国确实很对中国国家战略进行直接透视。2005年度报告在考察了中国的官方政策、战略声明、快速转型的造船厂和防御设施之后,认为五角大楼的分析家应继续关注对此方面的评估。
  詹姆斯·霍尔姆斯认为,当代中国官方把郑和远航描绘成装满丝绸、茶叶、瓷器等贵重物品的和平之旅,其实不然。郑和远航是带有进攻性手段的外交行为,一方面北京非常希望减少周围国家对其建设大国野心的怀疑,另一方面,当代的政府领导人希望把民众的视线转向政府早就谋划好的海洋。[3]
  国际关系学者把国家力量的贯彻归结为以下几个范畴:外交、经济和军事,第四个范畴就是文化的或所谓的“软实力”。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国家、团体或个人通过自身的吸引力而非威慑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海上软实力》一文认为,郑和七下西洋正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郑和这位宦官是兜售明朝外交政策的理想大使,他的远征确保了明朝成为出现在印度洋上的第一个航海舰队。
  霍尔姆斯和古原俊井指出:政变上台的朱棣担心朱允文流亡海外会随时夺权,郑和目的之一就是搜寻朱允文,皇帝也想利用对外贸易来弥补明朝政府连年战乱后亏空的财政,另外皇帝还想恢复并扩大朝贡制度。郑和的宝船上装满了珍珠宝物,给予沿岸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好处换取他们对明朝的臣服。郑和在面对不忠于明朝的政权时,也会毫不犹豫地动用军事手段。如在郑和第三次远航时,遭遇了破坏马六甲海峡交通线的海盗,郑和的舰队镇压了广东海盗头子陈祖义的海盗船,屠杀了五千余人,并把海盗头子押送京城受审处死。郑和花费了大量时间才使得马六甲海峡保持通畅。1411年,郑和卷入了一场锡兰(今斯里兰卡)内战,镇压了反明的教徒起义,从而确保了锡兰对明朝的效忠。
  文章特别关注当代中国政府对郑和的评价和宣传,并从中捕捉当代中国海权发展的信息。作者认为,在中国政府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的背后,隐藏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国日益依赖海路上运输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商品,这促使政府把目光转向了六百多年前郑和开辟的那条水道。大力宣传郑和有助于中国政府运用其海上软实力,减少邻国对中国发展海军的担忧。中国无非就是想达到如下几点目标:唤醒同胞和邻国的记忆,中国曾是海洋大国;顺应政府和平崛起的论调;中国政府经常拿郑和远航与西方的殖民掠夺侵略相比较,反复强调郑和舰队的和平,使命令所到之处受惠。2003年12月温家宝访美期间在哈佛大学发表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