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久佚海外《永乐大典》中
彩图说明──图24 山西
最新热门    
 
《永乐大典》的价值、流传与利用

时间:2009-7-24 13:46:24  来源:不详

 在《永乐大典》纂修600年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仿真影印《永乐大典》之际,召开这次国际性会议,展示《永乐大典》的流藏历史和研究情况,广泛征求各界人士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修复、保护和数字化方案,对于促进《永乐大典》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包括世界范围内现存《永乐大典》的全部出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简要发表个人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编纂与价值


《永乐大典》不仅成书以来评价不一,早在编纂之初就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别。永乐年(1403年)七月,成祖朱棣太庙祭祖过后,对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谈起编书的设想:


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事(书),篇帙浩穰,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察之便,如探囊取物。再尝观《韵府》、《回溪》二书,事虽有统,而采摘不广,纪载大略。尔等其如朕意,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①]


要求非常楚:一是全,采摘书契以来的百家之书;二是大,备辑为一书不厌浩繁。然而,解缙却有另一番见解。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时,解缙就曾上疏说,“臣见陛下好观《说苑》、《韵府》杂书与所谓《道德经》、《心经》者,臣窃谓甚非所宜也”,建议“陛下若喜其便于检阅,则愿集一二志士儒英,臣请得执笔随其后,上泝、虞、夏、商、周、孔,下及关、闽、濂、洛,根实精明,随事类别,勒成一经,上接经史,岂非太平制作之一端欤?”解缙认为“今六经残缺”,应当“一洗历代之因仍,肇起天朝之文献”。[②]其所瞩目者,仅仅限于儒学范围的经典。此时,解缙受命,仍然按照他本人的想进行编纂,至永乐二年十一月纂成上奏,成祖朱棣赐名《文献大成》。但当翻检过后,却发现远不符“大而全”的要求:“上览所进书,向多未备,遂命重修”,任命太子少保姚广孝、刑部侍郎刘季箎与解缙同监修,“尽通经史百家之言”的陈济“以布衣召为都总裁”。任用“尽通百家之言”的陈济,正是为了调整解缙的编纂思路。而且,陈济对编纂《永乐大典》所起实际作用,也要比解缙大得多。史称:“济与少师姚广孝等数人,发凡起例,区分钩考,秩然有法。”[③]四年四月成祖朱棣来到文渊阁,问“文渊阁经史子集皆备否”?解缙回答说“经史粗备,子集尚多缺”,仍然反映其编纂重“经史”而轻“子集”的倾向。成祖朱棣召来礼部尚书郑赐,命礼部选派通晓典籍的官员四出购求,“书籍不可较价值,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④]这次购求佚书,使许多“奇书可得”,对于编纂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编纂完成,成祖朱棣赐名《永乐大典》,并亲撰序文称:


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募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分,著为典奥。……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巨细粲然明备,其余杂家之言,亦皆得以附见。盖网罗无遗,以存考索,使观者因韵以求字,因字以考事,自源徂流,如射中鹄,开卷而无所隐。[⑤]


全书所收历代文献多达七、八千种,上自先,下达明初,实现了“书契以来”“百家之书”“备辑为一书”的目标。据姚广孝《进永乐大典表》,全书缮写成22877卷,凡例并目录60卷,装潢成11095册,随表上进。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