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古代中国官修史书的流弊

时间:2009-7-24 13:46:34  来源:不详
第四,规修史则。如前所述,史馆的建立本身就是一种维护封建政治统治的需要,如果史馆在修史中不能提高本朝威望,强化传统理论,史馆自己也就失去存在的必要。所以,以规修史思想为名,把史学挤政治,实在是史馆求得自己生存的一个交换条件。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史馆之修史则,统治者还是从中获益的,比如,能得到史馆美饰的身后名——实录,开明的君主或许还能从历史上得到维护统治的经验等。但对史学而言,这规的思想无疑是一个紧锢咒,它给中国史学带来的损害是无法估量的:数以千万集的史料被销毁、被榨干、被过滤,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最后成一本干瘪瘪的帝王族史,人才济济一堂的史馆也由古代修史的最高权力机构沦为一架破旧的编撰机器。对史官来说,所谓规的修史思想又是一帖麻醉剂。史官不必竭耗精力发掘史料、推敲文辞,也不用担心没有个性和创见为时代所抛弃,更不用担心编书不成断生计。只要以统治者一之言为纲,哪怕它永远“汗青无日”也无妨,因为这已经成为社会相延成习的规矩。 

不难看出,官修史书的流弊对后世影响同样是巨大的。从体上讲,这种大锅饭式的度消磨史官的锐气,助长不思进取的懒汉史学和奉承史学思潮的发展,并极度挫伤知识分子修史的积极性,说史馆利用度扼人才并不为过。而从史学上讲,其流弊更值得我们深思:集天下之人才,将一个原本丰富多彩的史学天地拖入一种思想、一种笔法和一种模式的沼泽之中,并使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统统陷入史馆所设计的思维规之中,这究竟是一种荣耀还是一种悲哀,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