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油画《开国大典》的成功
铸造民族的精神——从郑
试论郑和宝船
范文澜对史学比较方法的
我国巴人起源在考古发现
试论郑樵编纂《通志》的
湘南起义成功原因的军事
世界遗产申报成功之后—
展示本田与索尼  解读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明
最新热门    
 
论郑成功与施琅发生冲突的原因

时间:2009-7-24 13:46:51  来源:不详
听令,南下勤王”[29]。次年正月,郑成功南下勤王之兵抵达闽粤交界处的南澳岛,“左先锋施郎入告曰:‘勤王臣子职分,但郎昨夜得一梦,甚然不利,乞复细思’。藩知来意,心含许之。遂令将左先锋印并兵将令副将苏茂管辖,其后营万礼吊入戎旗亲随协将”[30]。郑成功拒绝施琅的建议而坚持南下勤王,今人多从军事上评论这一事件,认为施琅的建议是对的。其实,若从政治的角度分析这一事件,就会对施琅的建议另有看法。长期作为清军将领的施琅,不论是出于什么因素考虑,他对南明的政治前途已经丝毫不感兴趣,他之所以谏阻郑成功南下,是不愿与清军作战。郑成功读懂了施琅的意思,所以爽快地将其免职,而令其回厦门驻守。
从施氏家族的政治态度看,施福不愿参加郑军作战;而施琅乐于南明内战,不愿勤王,二人的态度都有亲清朝的倾向,这不能不使郑成功感到疑虑。
第三,施琅兄弟在郑军中欺凌众将,动摇了郑成功的权威。郑成功在明末以招讨大将军的称号号令部众,在他的部下,有来自各方面的势力,而郑成功一概授以“总兵”的称号,简称为“镇”。大的镇有数千人,小的镇只有数百人,其中以施琅、施显兄弟二镇的兵力最强。施琅是一个天生不安分的人物,他做过黄道周的部下,但与黄道周所部因争夺一名伪官俘虏,大打出手,被黄道周告到隆武帝处,这在现存的黄道周奏疏中尚能看到。投入清朝后,他与李成栋关系不顺,不过,其中原因并不在他。施琅晚年与姚启圣合作收复台湾,也与姚启圣发生冲突,所以,一般人都认为施琅是一个不好合作的人。施氏兄弟投入郑成功部下之初,郑成功对其十分优渥,“凡军事必咨商”[31]。由于郑成功的信任,施氏兄弟在郑军权势很大。他利用这一点作威作福,也是众所周知的。杨英评道:“时施郎兄弟俱握兵权,每有跋扈之状,动多倚兵凌人,各镇俱受下风。惟后劲陈斌每与之抗,曰:彼恃兵力,吾兵足与敌;若彼手段,虽兄弟,吾用只手蹂躏之”[32]。但是,最终陈斌还是无法在郑军中立足,永历四年闰十一月,“陈斌与施琅相抗不睦,率兵而逃,具禀陈所逃缘由。后斌据潮阳归清”[33]。陈斌所为,对郑成功震动甚大。后来又发生了黄廷事件。“一日,家丁与右先锋黄廷兵争竞小故,郎径率数猛直至黄廷行营辱骂,并碎其家器。廷忍避之,密启藩”[34]。从这些事件来看,施氏兄弟欺凌众将是有其内在原因的。施琅的企图是建立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若他这一目的达到,施氏兄弟便会成为郑军中的霸主,诸将要看其脸色行事,这就不能不动摇郑成功在军内的权威。永历五年在厦门发生的郑成功与施琅冲突的事件,已经为大家所熟悉。其起因是南明战将曾德在厦门得罪了施琅,躲入郑成功家中。而施琅不顾一切,带兵冲入郑成功家中,将曾德捉去杀害。郑成功因此大怒,下令拘捕施琅、施显及其父施大宣。其后,施琅逃走,而施显与施大宣被郑成功处死。施琅逃到安海之后,对自己的去向尚在犹豫中,但郑成功所派刺客又来到安海,施琅无法安身,只好投奔清朝。


对于施郑矛盾的激化,人们多责备郑成功诛杀施琅之父与弟施显,是自毁长城。但从政治上来说,这实质是郑成功军队内部亲清派与拥明派的一次政治斗争。施琅自从成为清军将领之后,对清朝的态度大为变化,他已经有心完全拥护清朝。因此,他对所谓的“勤王”不感兴趣;而郑成功则是大义在身,一心拥明。施琅抗拒南下之事表明:郑成功要将这支有不少“清兵”的军队改造成一支实实在在的明军,还要花很大的力量。因此,他非得除去对清朝暧昧不清的施家兄弟不可。从权力的争夺来说,自从施福脱离郑芝龙直接统辖而独立作战以后,施氏家族在军中已经有很大的影响。郑成功虽然将其重新纳入自己的统帅之下,但是,由施琅一手带出来的军官们,对施琅很有感情。在郑成功明令逮捕施琅之后,施琅的旧部苏茂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将施琅放走;而施显手下的军官在施显被监禁后,也曾经“赂监者脱锁钥,将掖之去”[35]。施琅偷渡大陆后,又由安海施福派出的船只将其接走。可见,施氏家族在郑成功部队中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他们又有亲清朝的倾向,若让施氏家族的势力发展下去,对郑成功是一大威胁。郑成功借口施琅杀曾德的事件,一举将施氏家族连根拔去,实质是一场政治斗争。
结语。郑成功与施琅都是那一时代的英雄人物,但他们的政治态度不同。郑成功是为明朝而战,施琅则已经成为清朝的将领,一直有亲清的政治倾向。他们由于历史的关系与地缘关系而走到了一起,但其政治态度的分歧,决定了他们注定要分道扬镳。郑成功与施琅各为其主,都是英雄人物。肯定一人而否定另一人,都是不对的。在一定的前提下,两人都是值得肯定的名彪青史的人物。郑与施的斗争,决不是郑成功容不得施琅的问题,其实质是一场权力之争,若是施琅长期留在郑成功的军队中,这一支队伍会日益向清朝靠拢;而郑成功将其排除出去,则将其改造成为一支完全听其号令的明朝队伍。两雄不并立,郑成功与施琅的冲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