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论赵翼的史书编纂思想
乾嘉学术创造性思维的出
最新热门    
 
重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

时间:2009-7-24 13:48:00  来源:不详
[18]。张平的作品以“ 反腐败”称誉文坛,他们创作的《天网》、《抉择》、《十面埋伏》等作品赢得了读者 和论者的普遍好评,遂有了文坛上的“张平热”。反腐败不正是当前我党的一项重要政 治任务吗?可见,一部作品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它是否与政治密切相关。把文学当成 政治的工具,这自然是错误的,但要使文学与政治完全相脱离这也是不可能的,文学与 政治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关键是看你怎样通过文学去表现政治。鲁迅是世人公认 的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但鲁迅曾明确坦言自己的文学是“遵命文学”,是“呐喊 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可见,鲁迅的作品是具有 强烈的政治色彩的!为什么新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坛长期在低谷中徘徊,为什么难以产生 不朽之杰作,文学对政治的刻意疏离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依法治国是对人的素质 的基本要求,而以德治国则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好比鸟之双翼,有 此双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方能成真,江泽民总书记曾屡屡强调要加强精神文明 建设,并概括出四项主要任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 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此可见,在今日之中国,文学依然肩负着神圣而 庄严的使命意识,文学依然不能与政治分道扬镳,因此,无论是当下还是日后之文坛, 赵树理那直面现实,勇于干预生活的文学精神仍然是我们珍贵的思想财富,在“写什么 ”这一点上赵树理的创作实践仍值得今日作家的认真借鉴!
  其二是在“怎样写”问题上,当代文坛仍面临着外来创作思潮,创作方法的本土化考 验,新时期作家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从异域吸取养料,象征主义、意识流、超 现实主义,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等等,世界近一百年的文学思潮、流派, 创作方法、形式、手法,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几乎都有所表现”[7](P440),80年代 是我国20世纪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活跃期,激变期,正如有的论者所断言的,我国这十 年的文学道路大致走过了西方文学一百年的演进历程。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 甘露、余华为代表的先锋派小说的崛起,曾是80年代文坛一道格外亮丽眩目的风景线, 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探索三个层面上所作的努力在文学史上写下了极 为厚重的一笔。“1987年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跌入低谷的时间标志”[19](P395),然 而,也正是在1987年,先锋派崭露了头角,独领风骚。且不说这究竟是一种巧合,抑或 是一种讽刺?事实是,先锋文学恰如一颗流星划过文坛上空,虽灿烂夺目,却转瞬即逝 ,曾经那么耀眼的文学奇观,却是如此的短暂,原因之一就在于先锋派远离现实而在艺 术探索的道路铤而走险,而这种铤而走险的艺术探索又很大程度上流于对外来文学手法 的生吞活剥,缺乏咀嚼消化,没能实现外来形式的民族化、大众化,从而失却了其生存 发展的适宜土壤,夭折的命运也就势所难免了。
  90年代的转型期文坛,精英文学、大众文学、主流意识形态文学三足鼎立的格局发生 了显著倾斜。以思想上的异质性和艺术上的前卫性为显著特征的精英文学开始了悲壮的 衰落,尽管仍有少许知识精英仍然坚守着精英文学的立场,抵抗着世俗文化的侵蚀,但 已有不少精英作家却从原先精英文学的格局中分离出来,迎合大众社会的需要,开始倒 向大众文学之阵营,还有一部分精英作家则是退入象牙之塔,“告别革命”,埋首于比 较规范、精致的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从原先的政治文化激进主义变成了文化守成主义 。带有强烈的中心意识形态色彩,作为国家权威意志和利益、国家正统意识形态在文学 上之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学,总以一副不苟言笑的严肃面孔出现在大众面前,在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以政治宣谕为职能的主流文学也是步履维艰,难 与汹涌而至的大众文学分庭抗礼。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以实现娱乐性功能为主旨 的大众文学以“试看天下谁能敌”的锐不可挡之势,迅速抢占了文坛,占据了主流文学 的地位,堂而皇之地充当了文坛的“一代天骄”,使90年代成了“大众文学年代”。
  赵树理高举起大众文学、民族文学的大旗,立志做一名文坛文学家,誓为广大民众而 写作,创作了大量富有中国本土特色,深为中国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较好地实 现了传统形式的现代化以及外来形式的民族化,在“怎样写”这点上,赵树理的创作实 践在日后文坛仍大有可鉴之处!
  五、结语
  “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早在一千多年前,杜甫即以此诗高度评价了 “初唐四杰”的文学伟绩,今日,笔者聊借此诗以赞颂赵树理在小说创作上所取得的杰 出成就。历史上,赵树理为解放区文坛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为现代文学的民族化、 大众化立起了一座丰碑,今天,赵树理的作品恰如尚未被雕琢的荆山之玉,因不被凡人 所识而一时蒙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