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论赵翼的史书编纂思想
乾嘉学术创造性思维的出
最新热门    
 
重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

时间:2009-7-24 13:48:00  来源:不详
,但笔者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赵树理的价值必定重被世人所惊叹!
【参考文献】
  [1]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戴光宗.赵树理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
  [3]赵树理.也算经验[N].人民日报,1949—06—26.
  [4]赵树理.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A].三复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1961.
  [5]黄修记.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6]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吴宏聪.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8]鲁迅.呐喊·自序[A].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百家·鲁迅(下)[C].北京:华 夏出版社,1997.
  [9]鲁迅.中国杰作小说·小引[A].吴子敏.鲁迅论文学与艺术(下)[C].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0.
  [10]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N].人民时报,1947—08—10.
  [11]王嘉良.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1990.
  [12]李茂民.个人化写作的背景、成就与局限[J].东岳论丛,2000,(3).
  [13]李复威.世纪之交文论·总序[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4]吴秀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15]陈晓明.剩余的想像[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7.
  [16]杨剑龙.文学应该如何跨入新的世纪[N].文艺报,2001—01—02.
  [17]张学昕.站稳我们的立场[N].文艺报,2001—06—09.
  [18]杨品.做公众的代言人[N].文艺报,2001—03—27.
  [19]杨匡汉.共和国文学5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