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反纳粹运动中的歌德勒团
历史哲学危机时代的史学
全球化时代世界历史的重
历史理论的新视野与自由
孔孟时代及对孔孟思想的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
民国时代的外交
河北境内的古地道遗迹与
中国的国际化:民国时代
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
最新热门    
 
全球时代的美国自由

时间:2009-7-24 13:48:02  来源:不详
,“自由(Freedom)”——或“自由(Liberty)”,被深深地融入我们的历史和日常生活用语当中。《独立宣言》把自由列为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之一;《美国宪法》宣布,其宗旨是谋自由之福祉。“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度,”教育家、政治家拉尔夫·本奇(Ralph  Bunche)写到:“任何人,不论肤色,都知道‘这是自由的国度’……‘自由的发祥地’”。
  在1988年出版的《美国自由故事》中,我审视了美国的自由思想史,把它作为一个存有许多争论、不和谐与斗争的故事,而不是有着确定的范畴或预定的观念故事集。在坚持以全球视野审视美国史的同时,我重点强调变化着的自由概念是如何通过社会和政治的斗争被塑造和重新塑造的。而且真实的和想象的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强有力地影响着自由思想及其演化。与我们政治词汇中的其它核心概念:独立、平等、公民权相比较,自由,是参照其假定的对立面被定义和再定义的。
  这里,我更多关注的是世界各国是怎样影响美国历史的。在我们历史的每一重大时刻,美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都帮助美国确立理解自由的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负有将自由带给全人类的任务,这一美国的民族——国家自定义,经常在新旧世界或自由世界与奴役世界的宗教或哲学二论的范畴内加以表达。
  美国在世界上作为自由的化身战胜专制的思想,可以追溯到美国革命前那一段悠久的历史。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理解这一思想,不仅要参照北美殖民地的条件——可 供自由使用的土地、弱小的政府等——而且还要参照欧洲决策者有意识的创造。从殖民 时代起,来自不列颠和旧大陆的移民就力图摆脱旧大陆的社会不平等和广泛的经济依赖 而对新世界充满了希望。另外一些人则把美国看作是一块神授土地,在那里人类首次真 正自由的、以一种欧洲不可能具有的态度信奉上帝。但这些思想只能在殖民主义者所进 行的似乎永无休止的一系列战争的大环境下才能被理解。英国君主与许多殖民主义者做 法是相同的,就是去创建美国思想藉此作为“那些追逐外国土地的偏执者的收容所”, 并积极鼓励大陆向新世界移民以确保在不致耗光英国人口的情况下加强他们的殖民地的 实力。正如玛丽琳·贝斯勒(Marilyn  C.Baseler)所写,殖民地的自由意识“很大程度 上是英国政策的副产品,并不一定反映一种强烈的美国早期殖民者对宗教自由信条的承 诺”。
  独立赋予了与美洲毫不相干的“生而自由的英国人”的许多权利。但革命的确使一种狭隘的自由思想体系更多地被另一种思想体系所替代。争取独立的斗争普及了美国自由的思想。甚至早在1776年以前,许多爱国演说家和宣传性小册子的作者就把美国看作是负有特殊使命的一块特殊之地。约瑟夫·沃伦(Joseph  Warren)引述道:“自由之士、品德之寓、被压迫者庇护所、整个地球的声望与荣誉”。萨缪尔·威廉(SamuelWilliams)在《热爱我们祖国的演讲》(1775)中宣称,除了英属北美的外的人类都沦落 于淫逸与专制之中。在亚洲和非洲,“自由的真正思想”是“处于蒙昧状态之中的”。 甚至在欧洲,威廉宣称,自由所“不可或缺之火焰”也正在被扑灭。这里并且只有在这 里,才是“自由人的国度”。
  美国优越感盛行于革命年代,其革命观点,不仅在英帝国内存在无谓的内部争吵,而且在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端也是如此。埃布尼泽·鲍德温(Ebenezer  Baldwin)预言:即使在2000年,美国依然保持着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中心地位。美国人确信他们是独一无二 的,从一开始就沉迷于他们在国内外所享有的声誉。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为镇压威士忌起义作辩护,部分是因为“它将导致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其他人 作为欧洲怀疑论者则希望看到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实验失败,因为他们不相信人类能够 “自治”。半个世纪之后,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认为,奴隶制会弱化美 国使命,将使国家受到国外“自由制度敌人”的指责:自由制度具有虚伪性。
  美国历史著作之父大卫·拉姆齐(David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