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齐彦槐与道光初年漕粮海运

时间:2009-7-24 13:48:14  来源:不详
府同知,保升知府”,但笔者并未在李铭皖等修的《苏州府志》(光绪九年刊本)中的《职官志》部分找到齐彦槐的名字。估计与仕途不顺相关,他以有病在身辞职,并定居荆溪,直至被漕运总督魏元煜调委,故有诗云:“谢病近十载,蓬蒿久辞荣。”[7]
齐彦槐共有七子,齐学裘乃其次子,亦“以诗名著江左,文人咸相引重,以为绰有父风云”[8]。齐彦槐死后,齐学裘将父亲的部分文稿及自己所写的文章一并编入《见闻续笔》。不少研究者在阅读《见闻续笔》时,忽略了两个细节:其一是《见闻续笔》乃齐学裘所编,而非所著。其二是在该书目录及正文部分,当涉及卷2、卷3的内容时,均有如下文字:“先大夫梅麓公文钞”。换言之,该书卷2、卷3的所有文章,即《海运南漕议》、《乙酉二月奉委赴上海查办海运事宜通禀各宪稿》、《禀复魏元煜制军稿》、《对张师诚中丞札询本年江广漕米海运各条(四月续奏廷寄后)》、《代拟海运奏稿(陶云汀中丞命作)》,均为齐彦槐所作,而非齐学裘所写。所谓齐学裘在上海调查沙船及撰写海运文章之事,根本就不存在。
明白这一点后,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些著作对齐彦槐其他几则史料的引用,均犯有同样的错误。另外,魏源等人所编《清经世文编》卷四十八《户政二十三·漕运下》,曾收录齐彦槐《海运南漕议》一文。在该文之后,即系施彦士的《海运议》。研究者对施彦士之文及《清经世文编》中的其他文章曾多有引用,但却独独忽略了齐彦槐的《海运南漕议》。即使引用,也通常是将其注释为“齐学裘:《见闻续笔》卷三”,而该文恰是被齐学裘编于《见闻续笔》卷二之首。以上纰误的出现,实在不应该。
 
二、积极投身海运
 
清代的首次漕粮海运始于道光六年,这一变革的出现,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9]。直接的催化剂,则是因道光四年冬,清江浦高家堰大堤溃决,江苏高邮、宝应至清江浦一段,运河水势微弱,漕船搁浅,河运漕粮已不可能,京畿地区的粮食供应面临严重危机。无奈之下,道光帝发布上谕,令漕运总督魏元煜、江苏巡抚张师诚等督抚大臣,讨论有关漕运海运事宜。
魏元煜、张师诚等人为慎重起见,先期派出专人前往沿海之地考察海运的可行性。张师诚派出的是“素能办事”之候补知县何士祁,魏元煜派出的则是齐彦槐[10]。之所以考虑齐彦槐,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都对齐彦槐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早在嘉庆十九年,齐彦槐“以事忤中丞,几被劾”,魏元煜知其无辜,又爱其才,苦苦相求,才得幸免[11];而张师诚除了曾是齐彦槐的上司外,对他的才华也颇为欣赏[12]。更重要的是,齐彦槐早年即对海运有诸多研究,并“陈海运策,上游据以入奏”。惟因苏抚以事属创举难之,“召槐再三诘驳,槐条陈详明,苏抚词屈”,只因当时人们“以河运既久,不必更张为言,事遂寝”[13]。
还有一事不应该被忽略。高家堰决堤后,道光帝特派大学士汪廷珍等人前往查办河工,而汪为齐彦槐的业师。道光四年十二月,齐彦槐“以师门久违,冒雪往谒”。因当时权臣皆主张借黄济运,齐彦槐则宣称:“借黄济运之说,询之土人,虽妇人孺子皆知无益”,故“力言海运可行,爰上海运议一篇”[14]。这篇“海运议“文章,正是著名的《海运南漕议》。在文章中,齐彦槐开宗明义地指出,“驳海运之说者三:一曰洋氛方警,适资盗粮;二曰重洋阻深,漂没不时;三曰粮艘须别造,柁水须另招,事非旦夕,费更不赀”。但实际上,这三者皆不足虑。北洋水浅多礁石,而盗船皆鸟船吃水太重,一遇即碎,故“断不能越吴淞而北以争南粮也”。上海沙船有三千五、六百号,每年往返四、五次,每岁漂没之数不到1%,“南粮由运河每年失风殆数倍于此”。沙船主皆殷实富商,从不闻有欺骗。运粮时每石给船商水脚银五分,上载时加耗米三升,较运货所得益多。对国家而言,以全漕350万石折算,较河运可省费用十之六七[15]。汪廷珍对此极为重视,将该稿带至京师,“煦斋协揆据以入告”[16]。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五年二月,魏元煜命齐彦槐调查海运,就水到渠成了。尽管当时齐彦槐“犹在病中”,但因为魏元煜有恩于他,“欲酬谢恩缱绻,敢惜瘦伶俜”[17];又考虑到“譬彼杞人下,仰首忧穹天。偶得一良法,愿为当道陈”[18],为实现自己的抱负,他毅然接受了任务。
齐彦槐赶赴上海之后,立即找船商、牙商等人调查情况。据称,上海系沙船总汇,本有沙船三千多号,近年因为“商贾利微,脚价太贱,船商无力修艌,以致朽坏居多”,其中宽大坚固者,“通计不过一千二、三百号”。据他二月二十六日的调查报告可知,不计只能装四、五百石之小沙船外,八、九百石至一千二、三百石的大中两号沙船,上海仅有80余只,因为绝大部分船只已经于正月后载货开行。开行后又返口上海的,每日少则七、八只,多则二十余只不等。根据以前的规律,三月以后系沙船返口高峰,三、四两月总可到大中两号沙船七、八百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