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秦国富强卒并诸侯之地理
宋代福建海商崛起之地理
隋唐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
为了京畿之地文物的有效
最新热门    
 
发羌之地望与对音

时间:2009-7-24 13:48:18  来源:不详
外蛮夷,西北鄯善车师诸国[13] 。《水经注》日:“河水屈而东北流,径析支之地,是为河曲矣。应劭曰:《禹贡》析支属雍州,在河关[14]之西,东去河关千余里”。[15]嘉庆《重修一统志》谓:“河州边外河曲之地。” [16]其地盖当今青海省东南境。
    迷唐世居河北大允谷,后徙大小榆谷,于允川战败远逾赐支河首以依发羌;以今地准之,盖自甘肃中部黄河之北徙居河南,更由其西越青海东南部而始得达。其迁徙之迹,皆自北而南。就后汉时地理观之,析支河首在金城郡之南,其西北为西域鄯善车师诸国,其东为河关,其东南为蜀汉,皆非发羌也;可知迷唐所逾而远依者,必在其南或西南,而析支河首之南及西南皆今日西康西藏之地也。《通典》一百九十《边防·西戎党项》条曰:“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大唐贞观三年……后,诸部相次内附,列其地为崌奉岩远四州”;又一百七十六《州郡》云山郡奉州条曰:“奉州蛮夷之地,南接吐蕃”;是古析支以南为吐蕃所居,尤无疑义。据此可证发羌之地望实与吐蕃旧居[17]相当,而《新书》所述亦信而有征矣。
    今日西藏自称日Bod-Yul[18] ,Bod谓其民族,而Yul则指国家。欧西学者以西藏入中国版图久,其往还早始于李唐,不应无称其民族土名之对音,于是自Abel Rémusat以迄Bretschneider,Bushell,Rockhill,Chavannes,Kynner,Laufer诸家均以为吐蕃之“蕃”应读为“波”,以期与Bod之音相对[19]。Pelliot氏虽议其非,亦未能有所论定[20]。窃疑中国史传之所谓发羌,实即西藏土名Bod之对音。《广韵·月韵》发,方伐切,为合口三等非母字,Karlgren氏拟读为Pịwpt。[21]”。案《说文》“發从弓癹声”;“癹从癶从殳”,段玉裁注:“癶亦声,普活切”滂母;“癶读若拨,北末切”帮母:均属重唇。而从發得声之字,撥北末切帮母,鏺普活切滂母,亦并属重唇。钱大听云:“古读發如撥。《诗》‘鱣鲔發發’,《释文》补末反,此古音也。‘一之曰觱礁發’,《说文》作滭沷,此双声,亦当为补末切,《释文》云如字,误矣!《说文》沷分勿切。” [22](原注,古读分如邠,本重唇。)此古音上发司读撥之证。
    伊兰语之Bāmiyān据Marquart氏《伊兰考》以为即中国《北史》九十七《吐呼罗传》之范阳国[23] 。范阳国见《隋书》六十七《裴矩传》,八十三《西域漕国传》作“帆延”;《新唐书》二百二十一《西域谢□(风+日)传》作“帆延”,“梵衍那”,“望衍”;《大唐西域记》作“梵衍那”;慧超《五天竺传》作“犯引”。范防錽切,帆符咸切,梵扶泛切,犯防錽切,均属奉母字;望武方切,又巫放切,均属微母字;而俱用之以对b声。鱼豢《魏略西戎传》有“氾复国”,Pelliot氏以为即Bambykê[24],氾孚梵切,亦属奉母字。此在译文对音上轻唇音可用以对重唇音之证。《大集经·月藏菩萨分》以“弗利□(贝+奈)”对Puriçd,“弗色迦罗”,对Puskara,“富楼沙富罗”对Purusapura;弗分勿切,富方副切,均属非母。此轻唇清音可以对重唇清音之证。Chavanns氏谓《宋云行纪》之钵芦勒,《志猛传》之波伦,《玄奘传》之钵露罗,均为Bolor之对音[25];钵北末切,波博禾切,均属帮母。《元史》称北庭为别失八里,盖Bešbalig之对音,耶律楚材《西游录》作别史把,清改为巴什伯里[26];八博拔切,巴伯加切,伯博陌切,亦均属帮母。俱用之以对b声,此重唇轻音可用以对重唇浊音之证。《大集经·月藏菩萨分》以“多罗比尼”对Talapini,以“毕姜闍”对Vikamja,以“弊提诃”对Videha;毕卑吉切,鞞并弭切,均属帮母,而以之对V;比房脂切,属奉母,而以之对p。此重唇清音可与轻唇浊音互对之证。
    轻唇音与重唇音,清音与浊音,重唇轻音与轻唇浊音,既可互对,则用轻唇清音之发以对重唇浊音之b,亦非不可能之事。《北史》九十七谓“大月氏国都剩监氏城在弗敌沙西”,弗敌沙Chavannes氏以为即Badakhshân之对音。[27];    伦敦博物院印度部所藏敦煌写本藏文注音《阿弥陀经》尝以发对Pad [28],与Bod尤近。p、b仅清浊之别。入声收t之字译写中往往以对d;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