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福乐智慧》与喀喇汗王朝的文化整合

时间:2009-7-24 13:48:34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福乐智慧》的历史意义在于应时代之要求,对伊斯兰文化和突厥文化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精神文化特色,奠定了新的文化——伊斯兰-突厥文化的基础。今天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维吾尔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同样也面临着文化整合这一重大课题,重温历史会给人们以借鉴和启迪。
751年怛逻斯战役之后,伊斯兰教对中亚游牧部族的影响加强。840年回鹘西迁,建立喀喇汗王朝,统治者不断受到这种日趋加强的影响,于960年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其治下的广大游牧民从总体上开始了伊斯兰化的进程。与此同时,或者更早些,中亚农业地区的土著居民随着大批操突厥语的游牧民的进入和定居,特别是喀喇汗王朝的建立,也从整体上开始了突厥化的进程。然而,伊斯兰文化与突厥文化是异质的,它们的相遇必然发生撞击和随之而来的涵化(acculturation)。当时间推进到11世纪的中期,即喀喇汗王朝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时过百年之后,王朝境内伊斯兰化和突厥化的进程加快,从而这两种异质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也凸显出来。因此,如何使这两种文化协调起来,进行整合(integration),形成一种新文化,历史地摆在人们面前。时代呼唤文化巨匠,也造就文化巨匠。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应运而生,以其于伊斯兰历四六二年(公元1069-70年)完成的长诗《福乐智慧》[1]奠定了新的文化——伊斯兰-突厥文化的基础,对维吾尔文化及突厥语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

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2]。物质层面的文化之区分,是依据人们共同体赖以生活的资料取得的主要方式;制度层面的文化之标志,主要是政治体制;精神层面的文化,其核心是表现为“道德”、“伦理”的社会价值取向。
维吾尔文化源远流长,并具有开放的品性。这早在漠北回鹘汗国时期(744~840年)已有证;在喀喇汗王朝时期(840~1212年)成书的《福乐智慧》更充分地体现出维吾尔文化的底蕴。它不仅容包了草原游牧文化,特别是突厥语诸部族的文化,而且也广泛吸受了农业文化,诸如中原汉文化、印度文化、伊朗文化等。
840年回鹘西迁,大部都先后进入农业地区,特别是进入七河地区的一支。他们开始了由游牧生活方式向定居农业生活方式的过渡,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到11世纪中期,即时经200年之后,东部喀喇汗王朝的总体经济中农业已占主导地位。这从《福尔智慧》反映出来,农民已成为财富创造者的“四民”之首,排在商人、牧人、工匠之前[3]。“他们乃是十分有之人。”(4400双行)[4]“一切生灵都需要农民,飞禽、走兽也须他们提供食品。”(4417双行);而且也改变了游牧文化对农民的偏见和鄙视,说:“农民们个个都慷慨大方,满足于真主的赐予,心怀宽广。”(4416双行)同样,《福乐智慧》也改变了农业文化对游牧民的偏见和鄙视,说:“他们可靠、诚挚,心地纯正,不会把自己的负担转嫁别人。饮食、衣物、战马和骑乘,连载畜驮牲也得他们供奉。奶酒、乳浆、毛、脂、酸奶和干酪,使居室舒适的毡毯也来自他们。”(4440~4442双行)诗人通过他塑造的角色大臣贤明说:“他们实在是造福施利之人,驼羔(汉译者注:对人的一种爱称。)啊,应好生对待牧民。”(4443双行)“他们不谙奸诈乃我深知。莫指望他们知书达礼、深明度,雅士啊,牧人任性自由,不受羁束。”(4445~4446双行)
以上所引诗句说明,喀喇汗王朝的经济由原来的游牧业已转型为以定居农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