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代中期(公元1726—1
关于“公元100年罗马商
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
关于 公元100年罗马商团
最新热门    
 
公元前朝鲜半岛的民族迁徙与融合

时间:2009-7-24 13:48:35  来源:不详
的产物,貊系部族约在西周末以后才从北方草原逐渐迁入东北,此前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是秽系部族(6),所以,鸟夷应是尧舜禹的时代对秽系民族的称呼。此族称起源于以鸟为图腾的秽系部族对鸟的模仿,也就是颜师古所说的:“被服容止皆象鸟”。从后世秽貊族系各族的居住地来看,他们的先民当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的中部、东南部及今朝鲜半岛北部。在此广大地区内的居民有着相同的族属,有着基本相同的文化,都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
   鸟夷各部都隶属于尧舜禹的部落大联盟,《尚书·尧典》记载着尧派羲仲到旸谷去测量日影以便制定历,据《山海经·海外东经》旸谷在黑齿,即在鸟夷人的居住区,在今朝鲜半岛东部。《淮南子·时则训》:“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 榑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据《山海经·海内北经》:“朝鲜在列阳”,古列水即今大同江。 据《海外东经》,大人国在青丘南。据《说文》:“榑木,神木,日所出也”,则榑木即扶桑,在旸谷。这里所提到的地名都在今朝鲜半岛,所以旸谷也应在朝鲜半岛。《淮南子》所说的路线是自碣石沿大同江逆河而上至鸟夷的居住地。与《禹贡》所记鸟夷入贡走的是同一路线,只不过方向相反。沿大同江入海在汉以前一直是朝鲜半岛与中原交通的主要路线。从《史记·朝鲜列传》“楼船将军亦坐兵至列口当待左将军”来看,西汉征朝鲜,水路军也正是由此路发起进攻的。
  夏、商时代,因为在中原王朝的东方,鸟夷也被称为东夷,因为其部落众多,史书中也多称为九夷。《后汉书·东夷传》称九夷为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实际九未必是实数,而只是指多而已。东夷各部先后臣属于夏、商王朝。虽然政治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但朝鲜半岛上的族属未见变化。
 
(二)
 
  约公元前十一世纪,殷遗民迁入朝鲜半岛北部,促进此地区土著居民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与当地民族发生民族融合,产生新的民族:良夷。这是朝鲜半岛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原隶属于商王朝的东夷人,至周初仍有较强的实力。《逸周书·王会篇》孔晁注中称秽人为东夷别种、称发为东夷、称青丘为海东地名,称良夷为乐浪之夷,称高夷、孤竹、不、令支、不屠何、东胡、山戎等为东北夷,当是对此史事的反映。《史记·朝鲜列传》提到真番、临屯,《索隐》称其为“东夷小国”。《后汉书·东夷传》:“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山海经·海外南经》有不死民,另有长臂国,《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认为长臂国在“沃沮东大海”,则《山海经》中自不死民以东至长臂国之间的歧舌国、昆仑虚、三首国、周饶国当都是东夷。君子国见于《山海经·大荒东经》,国近“日月所出”的合虚之山。《山海经》载日月所出之山共六座,在此区域中的国家十六个,也当与君子国一样,都属于东夷。只是东夷人没有自己的史书流传下来,我们只能由传说中窥见这些部族的影子,具体史事却无从考辨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朝鲜半岛各地分布着东夷人的众多部落。
  《史记·微子世家》、《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传》、《尚书大传·洪范》等书中都记载着箕子在商朝灭亡以后赴朝鲜的史事。《史记·宋微子世家》《索隐》:“朝鲜音潮仙。地因水为名。”《朝鲜列传》《集解》引张晏:“朝鲜有湿水、冽水、汕水,三水合为冽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也。”此冽水即大同江。可见古朝鲜地在今大同江流域。前文所引《淮南子·时则训》也可以证明古朝鲜地在今朝鲜半岛的大同江流域。各书所记载的箕子入朝鲜,就是指箕子自中原迁入今大同江流域。箕子入朝鲜,并不是单人独行。《朝鲜史略》(一):“周武王克商,箕子率中国人五千入朝鲜”,《海东绎史》引《三才图会》:“箕子率五千人入朝鲜”(7),《朝鲜鲜于氏奇氏谱谍》:“武王克殷,箕子耻臣周,走之朝鲜,殷民从之者五千人”。也就是说,在商末周初的公元前十一世纪,殷遗民约五千人进入朝鲜半岛北部东夷人居住的大同江流域。这是见于史书记载的最早一次向朝鲜半岛的大规模移民。
  箕子入朝鲜,“百工技艺皆从而往”(8),殷遗民进入朝鲜半岛北部的大同江流域,给这一地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