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代中期(公元1726—1
关于“公元100年罗马商
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
关于 公元100年罗马商团
最新热门    
 
公元前朝鲜半岛的民族迁徙与融合

时间:2009-7-24 13:48:35  来源:不详
《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魏略》记载着王莽时乐浪郡与辰韩之间的联系还是“乘大船”,可知迁入马韩东部地区的中原人主要是乘船自汉江溯流而上。《三国志》认为辰韩的语言“有似秦人,非但燕、齐之名物也”,证明迁入汉江流域的中原人来自许多不同的地区,不仅与朝鲜半岛北部的大同江流域一样,有今中国河北、山东等地区的居民,可能还有来自中国西部的居民。《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辰人称国王为居西干,很显然这不是汉语,当是出自马韩人的语言。说明在这一地区居住的也不全是从中原地区迁来的汉人,也存在着相当数量的韩人。《梁书·新罗传》:“语言待百济而后通”,新罗正是立国于辰韩的居住区,其语言与汉语存在着较大差异,说明辰人的语言也与汉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证明这一地区的居民还是以韩人为主。迁入汉江流域的中原人与当地土著韩人发生民族融合而形成辰韩,辰韩的语言既存在着汉语辞汇又与汉语不同,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据《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卫满建立卫氏朝鲜取代箕氏朝鲜,箕氏朝鲜王准“将其左右宫人走入海,居韩地,自号韩王”,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箕氏朝鲜遗民走陆路从西部南下,进入辰韩统治区,《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即提到辰韩有六村的朝鲜遗民。这些古朝鲜遗民虽与汉人有相似之处,却又不同于汉人,与原汉江流域居住的韩人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他们进入汉江流域,促进了这一地区的民族融合。弁韩很可能就是古朝鲜遗民与当地韩人相融合形成的新民族。弁韩、辰韩的出现,使朝鲜半岛南部由单一的韩人变为马韩、辰韩、弁韩三个民族并存。
  卫氏朝鲜时期,朝鲜半岛呈南北隔绝之势。据《魏略》可知,在汉江以南立国的辰韩人的辰国与朝鲜王准在马韩人居住区建立的韩国,都不与北方的卫氏朝鲜往来。南、北民族融合经历着不同的过程。北方西部的大同江流域主要是汉化过程,非汉族居民渐向东部聚集。东部更多地保留着古秽人的传统,单单大岭以东,“皆以秽为民”(11)。南部则以韩人为主体,与古朝鲜遗民、汉人相融合。
  汉武帝灭朝鲜设四郡,使朝鲜半岛的民族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大同江流域,由于乐浪等郡县的设立,中原地区的官吏、商人及移民大量地涌入这一地区,加速了这里本已在进行的汉化过程。汉代杨雄著《方言》时,已把大同江流域与中国东北南部、河北北部视为一个方言区,证明这里已是汉族聚居区之一。这是自公元前三世纪末开始的中原人迁居大同江流域与当地古朝鲜人进行民族融合的结果。乐浪郡所属地区从文化上越来越接近于中原,也就与东部秽人形成越来越大的差距。朝鲜半岛北部的地区差异越来越明显,这也就是《三国志》所说的“胡汉稍别”。其次,大同江流域的汉化,使中原文明通过这里进入秽地,开始了秽人与汉人相融合的过程。再次,朝鲜半岛南部出现了新的民族融合过程。汉在原卫氏朝鲜地设四郡以后,辰韩、马韩、弁韩都臣属于乐浪郡,改变了过去南北不相往来的局面,这使中原文明通过大同江流域进入汉江流域。
自公元前59年,貊人开始掀起第二次南下浪潮。至公元前18年,貊人的一支渡过汉江,在马韩人居住的地区建立了百济国。各史书的《百济传》都称其最初迁来的仅有百家,故名百济,可见,这一次进入朝鲜半岛的貊人仍不多,没有引起大规模民族融合。但是百济国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马韩文化的发展、变化。
 

注:
(1)今本《尚书·禹贡》原文作“夹右碣石入于河”,误, 《史记·夏本纪》所引作“夹右碣石入于海”才是正确的。
(2)金履祥《书经注》。
(3)郝敬《尚书辨解》。
(4)《尚书·禹贡》伪孔传。
(5)《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
(6)(10)参见拙著《秽与貊》,《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4期,P16-18。
(7)此节引文不见于今本《三才图会》。
(8)徐居正《华苑杂记》引涵虚子《天运绍统图》。
(9)《海东绎史》引《三才图会》。
(11)《三国志·魏书·东夷传》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