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字得晉意——元康里人巎巎家世、仕履和作品

时间:2009-7-24 13:48:45  来源:不详
紙隻字,寶之不啻拱璧,而志學得此扵公,良足歆羨。臨川危內翰(素)題其後云:仙都山有獨峰,朱文公行部浙東時,有所按劾,不與時合,因屏居焉。公號志學,爲仙都生,非無意也,欲吾志學景行先哲云爾。今志學經明行修,爲縣文學,訓迪有成效,其亦無媿也哉”。[50]解縉《解文毅集》卷八〈送劉孝章歸廬陵序學〉:“詹君孟舉(希元),在元嘗及子山巎公之門,又嘗聽教于危(素)、周(伯琦)二公于先君子,又同門”。[51]
在書法藝術的延續上,巎巎的承上啓下作用格外顯著。《解文毅集》卷一五〈書學源流詳說〉:“康里巎平章子山得其奇偉,浦城楊翰林仲宏(載)得其雅健,清江範文白公(梈)得其灑落,仲穆(趙壅)造其純和。及門之徒,惟桐江俞和子中以書鳴。洪武初,後進猶及見之。子山在南臺時,臨川危太樸(素)、饒介之(介)得其授傳,而太朴以教宋璲仲珩、杜環叔循、詹希元孟舉。孟舉少親受業子山之門,介之以授宋克仲溫,而在至正初,揭文安公(傒斯)亦以楷法得名,傳其子法、其孫樞,在洪武中,仕爲中書舍人,與仲珩、叔循聲名相埒云”。[52]《遜志齋集》卷一八〈題宋仲珩草書自作詩〉:“近代善書尤著者,稱吳興趙文敏公(孟頫)及康里子山(巎)。文敏妙在其行,奕奕得晉人氣度,所乏者格力不展。子山善懸腕行草,逸邁可喜,所缺者沈著不足。金華宋君仲珩,兼得二公之妙,而加以俊放,如天驥奔行,不躡故歩,而意氣閑美,有蹴踏凡馬之勢,當今推爲第一”。[53]楊士奇《東里集》卷續二一〈詹孟舉書〉:“國朝大書,詹舍人(希元)第一,其小字亦精。但世不多有,余獨于秘府屢見之。詹初得書法於巎巎子山,蓋兼虞(世南)、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之體,而有冠冕佩玉之風者也”。[54]
巎巎的書法造詣,除了追慕“文雅”外,[55]得自於刻苦的精神和謙虛的態度。楊瑀《山居新話》卷四:“巎巎平章,字子山,號正齋恕叟,又號蓬累叟,康里人。一日,與余論書法,及叩有人一日能寫幾字?余曰:曽聞松雪公言:一日寫一萬字。巎曰:余一日寫三萬字,未嘗輟筆。余切敬服之。凡學一藝,不立志用功,可傳遠乎”?[56]《石渠寶笈》卷一○:“康里巎臨王羲之草書款識云:去歲在上都時所臨,殊未能得其萬一耳”。[57]尤其可以稱道者,還有提拔後進,虛懷若谷。陸深《儼山集》卷九○〈書輯跋〉:“惟巎巎學士子山之于周伯琦,可謂有大臣之度者。昔至正間,將改奎章閣爲宣文閣。先時,子山每令伯琦日篆宣文閣榜數十,伯琦殊不省識。一日,有旨命子山書宣文閣榜。子山上言:臣能眞書非古,古莫如篆,朝廷宣文閣宜用篆書。伯琦篆書,今世無過之者。順帝如其言,召伯琦書,下筆稱旨。由是,伯琦益見柄用。古人于一事之微,其委曲成就,有大體如此。大抵君子之人其意遠、其心仁,知天下之大,非一手足之所爲備也。是故小善必容,若將趨之,而萃以濟務,斯不亦見者逺乎?知器業之成,非專工不至也。是故一藝之微,終身不變,而卒以傳世,斯不亦存者仁乎?余輯書學成,偶有感焉,因識之”。[58]

胡行簡《樗隱集》卷五〈方壺詩序〉:“海宇混合,聲教大同,光嶽之氣,沖融磅礴,而人材生焉。西北貴族聯英挺華,鹹誦詩讀書,佩服仁義。入則謀謨帷幄,出則與韋布周旋,交相磨礱,以刻厲問學,蔚爲邦家之光。至元、大德間,碩儒巨卿前後相望。自近世言之:書法之美,如康里氏子山、紮剌爾氏惟中;詩文雄混清麗,如馬公伯庸、泰公兼善、余公廷心,皆卓然自成一家。其餘卿大夫士以才諝擅名于時,不可屢數”。[59]陳垣先生《元西域人華化考》卷五〈美術篇〉也說:“元人主中國不及百年,色目人醉心華化,日與漢字相接觸,耳濡目染,與書名者當世者大不乏人”。[60]而巎巎身爲生性豪放的西北族人,一旦進入象書法這樣的中原“傳統”藝術,便會産生新的內涵和特點,從而成爲元、明代相關歷史夜空中數一數二的璀璨明星。王伯敏《中國美術通史》第七編〈元代美術〉第三章〈書法篆刻〉:“其(巎巎)書雄奇超邁,迥異於溫柔醇厚的書風,體現了北方民族野曠剛毅的性格”。[61]除了書法外,在“美術”領域裏,巎巎還是個不錯的畫工。《佩文齋書畫譜》卷九八〈華補庵家觀〉:“巎子山畫大士像卷,後書〈心經書法〉、褚河南(遂良)〈三龕象記〉。不甚工,然意態不凡,逸品也”。[62]
《丁鶴年集》卷首戴良〈丁鶴年詩集序〉:“至其以詩名世,則貫公雲石、馬公伯庸(祖常)、薩公天錫(都剌)、余公廷心(闕)其人也。論者以馬公之詩似[李]商隱,貫公、薩公之詩似長吉(李賀),而余公之詩則與陰鏗、何遜齊驅而並駕。他如髙公彥敬(克恭)、巙公子山、達公兼善(溥化)、雅公正卿(琥)、聶公古柏、斡公克莊、魯公至道、王公廷圭輩,亦皆清新俊拔成一家”。[63]可惜巎巎的詩、文亡佚過多,根本無法得窺全豹。即使是“文物”上數量甚夥、但不曾被錄的題跋,[64]也將由品件的毀失而無從欣賞。祝允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