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发微

时间:2009-7-24 13:49:06  来源:不详
     郭店楚简《老子》丙本之后附抄了一段被命名为<太一生水>的文字,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 。《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刊载了数篇研究文字,对〈太一生水〉中的重要概念以及它在思想史上的意义作了有益的探索。笔者捧读之余,觉得义犹未尽,现将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粗浅认识笔之于端,以就正于方家。
[一] 
        首先抄录〈太一生水〉原文: 
         “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寒热。寒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寒热之所生也。寒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是故大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不知者谓□□。■]”[1] 
学者对这段文字中的概念已作了不少研究,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这些概念在传世文献中均可找到,并不生疏。问题在于这些概念在不同文献或同一文献的不同上下文中的含义都有差异,尤其是太一和神明两个词。孤立地研究这些概念的含义显然是困难的,只有弄这篇文献的主体内容与中心思想,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其中的概念的含义。
论者多谓〈太一生水〉为又一种宇宙生成模式, 这也许是对的。不过,〈太一生水〉所表述的内容和《老子》四十二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模式有根本不同。 在〈太一生水〉模式中,太一并不直接生成万物, 万物独立于太一通过生水  生天地  生神明  生阴阳 四时 寒热 湿燥等一系列生成环节而成岁的过程之外,  这在〈太一生水〉本文中表述得很清楚。在前面叙述的太一成岁而止的过程中,没有提到万物,而下文却说“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这里说的是太一成岁之后太一的运动及其作用,这个运动“为万物母”“为万物经”,显然万物不在太一成岁的过程中产生。
传世文献中有关天地 阴阳 四时与万物的关系的论述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淮南子 泰族》云:“阴阳四时,非生万物也,雨露时降,非养草木也,神明接,阴阳和,而万物生矣。”又说:“天地四时,非生万物也,神明接,阴阳和,而万物生之。”这种论述还见于其它文献,内涵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万物不直接从天地阴阳四时产生,但神明相接阴阳调和为万物诞生提供了基础条件,即〈太一生水〉所说的“为万物母”(“母”应理解为“傅母”)。
<太一生水>的主体内容是太一经过一系列的生成阶段而成岁,而“为万物经”。这个“岁”是指有着寒热湿燥四时变化的具体的岁时,而不是单由湿燥而生的岁。这表面上和<太一生水>本文冲突,但结合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论述,就会发现寒热和湿燥同是成岁的必要条件,它们之间不是生成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如:
《吕氏春秋  贵信》 :“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问。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