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
试析《睡虎地秦墓竹简》
睡虎地秦简 诘“篇“诘
睡虎地秦简辛组简臆说
最新热门    
 
睡虎地秦简“诘“篇“诘咎”一词别解

时间:2009-7-24 13:49:20  来源:不详
,而呼其名,则可得也。” 
“以桃戈刺之”与秦简的“以牡棘之剑刺之”非常接近。秦简“诘”篇还有用“桃弓”、“桃柄”、“桃杖”、“桃梗”、“桃棒”等驱鬼的记载,皆可资比较。 
    2、秦简“诘”篇:“犬恒夜入人室……炮而食之,则止矣。”又:“一室人皆无气以息……烹而食之,美气。”又:“人恒亡赤子……烹而食之,不害矣。” 
《法苑珠林》卷四十五《白泽图》云:“又木之精名彭侯,状如黑狗无尾,可烹而食之。” 又:“又千载木其中有虫,名曰贾诎。状如豚有两头,烹而食之,如狗肉味。” 
此“烹而食之”与秦简“诘”篇的“烹而食之”是完全相同的驱除办法。 
3、秦简“诘”篇:“人无故鬼攻之不已,是是厉鬼。以桃为弓,牡棘为矢,羽之鸡羽,见而射之,则已矣。” 
《法苑珠林》卷四十五《白泽图》云:“又丘墓之精名曰狼鬼,善与人斗不休,为桃棘矢,羽以鵄羽以射之。” 
文中的“为桃棘矢,羽以鵄羽以射之”与秦简的“牡棘为矢,羽之鸡羽,见而射之”所说完全相同。“鵄”疑为“雉”(异体作鴙)字异体,与训为“鸱”字异体的“鵄”字只是同形的关系,并非一字。古音“至”在章纽质部,“雉”在定纽脂部,声为一系,韵为对转,所以“雉”可以以“至”为声作“鵄”。因此“鵄羽”也就是“野鸡毛”,与秦简所说的“鸡羽”是一回事。 
4、秦简“诘”篇:“飘风入人宫而有取焉,乃投以履,得其所……” 
《法苑珠林》卷四十五《白泽图》云:“狼鬼化为飘风,脱履投之不能化也。” 
这两条记载都一样说的是“飘风”,驱除的方术也都是“投之以履”。 
另外,在《白泽精怪图》的记载中大多是用“以其名呼之则去”的办法来直接驱鬼。绝不能说“以其名呼之”就不是驱鬼的方术,恰恰相反,古人正是认为这就是驱鬼的灵验方法。因为“鬼”都怕人知道其名,只要知道鬼名而呼之,鬼就会乖乖地跑掉。所以《白泽精怪图》绝对不止是《鬼名录》一类的书籍,它本身具有绝对的实用性,那就是一旦遇到鬼怪,按图索骥,只要叫准鬼怪的名字,鬼怪就会被赶跑或被抓住。因此《抱朴子内篇·极言》说“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现在看来,秦简“诘”篇正是这样的“白泽之辞”。 
从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秦简“诘”篇与《白泽精怪图》在性质上完全相同,两者应该是相同的著作。只是因为秦简“诘”篇在简上无法画图,才没有配上鬼怪的图象,否则就是在形式上也会与后世的《白泽精怪图》完全相同。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地下出土资料的越出越多,这种配有图的《白泽精怪图》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确定了秦简“诘”篇属于后世《白泽精怪图》性质的著作,再来看“诘咎”这个词,就会发现如果按以往将“诘咎”训为“禁灾”之意,就会显得与简文内容有些泛而不切。而将“诘咎”读为“诘皋(泽)”,解释成“诘问白泽”的意思,则与简文内容更为密合并与后世的《白泽精怪图》的篇名产生了联系。 
本文开头曾引了秦简“诘”篇开始时的一句话,即“诘咎,鬼害民妄行,为民不祥,告如诘之。”其中“鬼害民妄行,为民不祥”一段可以与上引孙柔之《瑞应图》“白泽”条中的“以戒于民,为除灾害。”一句相比较,更可见秦简“诘”篇与《白泽精怪图》性质上的联系。 
关于“告如诘之”一句,以往的注释和研究诸家只是指出“如”字用法同“而”,却对此句的含意未加解释。王子今先生说:“然而从‘告而诘之’简文可知,或确有‘诰咎’之说。”1这是以“告而诘之”比同于“诰咎”,这样的理解显然不妥。其实明白了“诘咎”就是“诘皋”,也就是“诘问白泽”的意思后,“告如诘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告如诘之”的意思就是“告诉它并诘问它”,正是指将“鬼害民妄行,为民不祥”的情况告之“白泽”并诘问关于鬼怪的事情的意思。如此解释,则这句话就变得明白晓畅,毫无窒碍了。 
论述到此,还想强调一下一个小小的保留,那就是笔者虽然将“诘咎”读为“诘皋(泽)”,理解成“诘问白泽”的意思,却并不完全否认“诘咎”一词在后世有因本义隐晦而被后人误读的可能。也就是说像曹植《诰咎文》中“诰咎祈福”句子中的“诰咎”被当时人用为“禁灾”的意思的可能不能完全排除。 
不过即使如曹植的《诰咎文》,对于此篇名的理解,也存在可以参考的看法。如胡克家《文选考异》卷四说:“王伯厚尝言,曹子建《诘咎文》假天地之命,以诘风伯雨师,名篇之意显然矣。”“以诘风伯雨师”之“诘”在这里正用为“诘问”、“诘责”之意,可见王伯厚就是把《诘咎文》的“诘”理解为“诘问”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