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关于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记忆的对话和中日关系的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
最新热门    
 
关于西亳说的几个问题

时间:2009-7-24 13:49:49  来源:不详
原认为二里头遗址是汤毫的人也改从此说,将亳都由二里头遗址搬迁至尸乡沟遗址,并尽量把其始建年代提早到二里头第四期,认为三、四期之间是夏商的分界。 

    很明显,二里头类型一至四期本无夏商两种文化之分,只因西亳说为了说明某期为毫都,才努力将其一分为二成夏商两种文化,将期别之不同放大为文化特征之不同。 

    二、夏商是否同源 

  西亳说的反对者曾就商文化何以来源于夏文化的问题向西亳说提出质问,这确实是西亳说一大难题,该说几乎无人正面给以回答,只有少数学者为解决这一难题找到了理想答案,即三代一统,夏商同源。认为夏与商属同一民族同一文化系统,二者只是年代先后之别,并无文化性质之分。 



    夏商同源是否可以成立,我们不拟直接评论,这里只提出一些问题,需要该说给以解答。 

    其一,在夏王朝时期,商先公已经存在,这是得到甲骨文证实了的。既然二者同族同时,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世系各自相传,二者是什么关系?是何种制度使然? 

    其二,夏人的活动地域主要在豫西、晋南,这是大家都承认的。可与之同族同时的商人的活动地域,文献中缺少豫西一带的记载,而是见于其他地区。而且成汤灭夏的战争也是从其他地区开始,最后攻占豫西、晋南。对此该如何解释,是否能说明同族的两系并未共处一地,如果这样又如何能证明两地的文化一定相同无异,早商文化一定来源于豫西? 

    其三,文献中关于夏商二族与其它部族交往的记载也有不少,可有关夏商二族之间的交往却不多,而且主要见于夏王朝首尾两个时期,即禹和契、桀和汤时期。前者多属传说内容,不可尽信。即使相信其可靠,那么为什么在禹以后的整个夏代,夏和商作为同族人却很少来往?是史书未载或载而失传,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其四,关于夏商二族礼仪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同,文献中也有不少记载,这种不同虽然未必像《礼记》所言的那样规范和具体,但要一概否定也很难。比如大家经常引用的《左传》定公四年的记载,为什么封在殷墟的康叔要“启以商政”,而封在夏墟的叔要“启以夏政”?难道子鱼的话毫无根据,纯属无稽之谈?再如夏商周历法之不同,这是得到先文献和金文证实了的,学术界也无异议,那么为什么同时同族同出一源的人们却创造出了三种不同的历法,这是什么原因?又该如何解释? 

    在夏文化讨论中,西亳说还有一个论点与夏商同源说相接近,即认为王朝的更替,政权的取代不能立即引起文化的变更。因此,灭夏之后的早商时期,有一段时间仍为夏文化,即所谓“后夏文化”。这实际也是在说夏商的更替只有年代之分,而无文化之别,与夏商同源说的观点颇为相似。从理论上讲此说有一定道理。但若仔细推敲并联系考古实际,有些问题和现象颇为费解,而且在实践上难以把握。比如:后夏文化的下限如何确定,后到什么时候才被商文化取代?在后夏文化阶段,商文化又是什么样子?后夏文化中有无商文化的因素?偃师商城内是商文化还是后夏文化抑或二者兼而有之?由于早商文化的认定尚有争议,因此,若用二里头类型和二里冈文化的材料来说明这些问题仍会歧见不一,我们不妨将其暂置一旁,用周灭商,秦统一的例证来检验一下上述论点,看看王朝更替会不会引起考古学文化的变更。 

    周灭商并完成对商土的占领没有用多长时间,放宽说,不出西周早期。那么按照上述论点,在西周早期这段时间内,原商土之地还不可能出现周文化,仍应为“后商文化”或其它后什么文化。可考古材料表明,在周初分封的东土诸国中,都有周文化发现。比如封在晚商腹地的卫国,西周早期就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