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王祯农书》中的 曾氏
最新热门    
 
《王祯农书》中的“曾氏农书”试探

时间:2009-7-24 13:50:09  来源:不详
孔子有“犁牛”之言,而弟子冉耕字伯牛。彼《礼记》、《吕氏》“月令”:季冬“出土牛”,示农知耕早晚。[20]……

这段文字,王祯在稍作删改之后,悉数收入《农器图谱》之中,[21]这也很显然表明,王祯看过曾氏《农器谱》。需要指出的是王祯在书中并没有给出这段文字的出处,如果不加比对,很容易误认为是王祯自己所作。王祯《农书》之中,这样的例子必然还有。从前面《农器谱》和《农器图谱》的门类比较中可以看出,曾氏《农器谱》中并无“杷朳门”,但据周必大为《农器谱》的题序来看,书中包括有关于杷朳的内容,其曰:

若杷之属,扬雄《方言》往往三名,耒阳既书之矣。[22]

耒阳就是曾之谨。也就是说,曾之谨的《农器谱》中写到过杷这种农器,并且引用了扬雄《方言》的中的材料。巧的是王祯《农器图谱》有关杷的内容,也首先是引用扬雄的《方言》。因此,我们推测,王祯《农器图谱》中有关杷的内容很有可能是直接从曾之谨那里移过来的,也就是说,曾之谨所写的有关农器杷的内容也被王祯所吸收。王祯的发明在于将“杷朳”另作一门。

再从结构、写作方法、行文中的用语和写作时的时态上来分析,也能够判断一些王书中的内容可能来自曾书。

从结构上来说,王祯在《农器图谱》中以“田制门”为篇首,其曰:

农器图谱首以田制命篇者,何也?盖器非田不作,田非器不成。周礼人、凡治野、以土宜教民稼穑,而后以时器劝民,命篇之义,遵所自也。

然而,在接下“耒耜门”中,我们又读到这样的序言:

昔神农作耒耜以教天下,后世因之;佃作之器虽多,皆以耒耜为始。然耕种有水陆之分,而器用无古今之间,所以较彼此之殊效,参新旧以兼行,使粒食之民,生生永赖。仍以苏文忠公所赋秧马系之,又为农器谱之始。所有篇中名数,先后秩序,一一用陈于左。

前面既言“首以田制命篇”,后面又说以耒耜“为农器谱之始”,前后矛盾,唯一可以解释的是,王祯在收录曾氏《农器谱》的有关内容时,没有对有关的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因为曾氏的《农器谱》正是以耒耜“为农器谱之始”。这也正好说明,耒耜门等的内容是曾氏旧作。

从写作方法来看,首先,《农器谱》系采用古今对比的方式来写作的,用周必大的话来说,即“考之经传,参合今制”[23]。在叙述时,先条列经传中的论述,再把当时的实际情况与之对照。这种方法也是《禾谱》的方法,从现存《禾谱》佚文来看,《禾谱》在介绍某一事物之前,先是引经据典,接着才是注明当时江南(曾氏所在的西昌泰和在宋代属江南西道)事实,如对于“谷”的解释,就先引述了《尚书》、《周礼》和《孟子》等经典,接着说:“今江南呼稻之有稃者曰稻谷,黍之有稃者曰黍谷。”曾之谨为曾安止的侄孙,《农器谱》是《禾谱》的姊妹篇,它们在写作方法是应是一脉相承的;周必大所言曾之谨有关杷的内容也可证明这一点。如果前面王祯《农器图谱》中有关杷的内容系沿用曾之谨《农器谱》这种猜测不错的话,王祯《农器图谱》中其他与之相类似的写法,也可能是源自曾氏《农器谱》。因为这正是曾氏的写法。

其次,《农器图谱》在写法上采用了先事后诗的方法,每一种农器都附有一首可或若干首诗,以前这些诗往往被人们看作是王祯的创作,甚至有人认为王祯“诗学胜于农学”(徐光启语,《农政全书》卷5)。实际上,《农器图谱》中的诗正是秉承了前人的一贯做法,且大都可能出自前人之手。何以见得?一则是先事后诗,是宋人的一种写作方法,宋人陈景沂的《全芳备祖》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二则是《农器谱》的出笼就与这种写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农器谱》系补《禾谱》之缺而作,苏轼在“秧马歌”中述之甚详。苏轼在写秧马歌时,除了引述经典之外,还陈述自己见到的事实,并器物的结构和原理,还附上一首诗歌。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曾之谨补写了《农器谱》一书,写法上自然也受到了苏轼写作秧马的影响。“薅鼓”一节就非常明显。王祯《农器图谱》中的农器大多也是采用这种写法,而这种写法最初便是源于《禾谱》,源于东坡为《禾谱》所题,并附于《禾谱》之末的“秧马歌”。明末徐光启曾经批评王祯的诗学胜于农学,殊不知王祯的诗学是对宋人的仿效。如果硬要将王祯诗和宋人诗作比较,则会发现王祯所写作的一些项目,如田制,所附的诗,篇幅较长,有时甚至长过正文。这也许就是王祯被讥讽为“诗学胜于农学”的原因。

真正能将《农器谱》和《农器图谱》并不是写法,而是其中的某些用语。从用语来看,曾氏为江西人,在湖南做官,两地方言都称稻为“禾”,“禾谱”,实即“稻谱”。犹如北方人称粟为谷一般,北方农书中的“种谷”,实即种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