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
对欧洲扩张历史的再思考
最新热门    
 
历史岂容虚无——评史学研究中的若干历史虚无主义论

时间:2009-7-24 13:50:38  来源:不详
共和国史。对于这“百多年”的历史,倘若不为偏见所困,恐怕每一个思维健全的人都会承认如下事实:从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到2000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
    具体地说,20世纪前50年,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50年。中国人民为什么要前仆后继地进行革命?就是为了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献出了鲜血和生命。20世纪前半期,帝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就有三次:1900年英、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日俄战争,1931—1945年日本的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的每一次入侵,对中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浩劫。日本军国主义侵华14年,就在中国28个省区制造了2272起血腥暴行,使3500万人死于非命。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一周之内竟杀害中国军民30万。与帝国主义沆瀣一气的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在其执政的22年里,也大肆杀戮中国人民。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时期,蒋介石和汪精卫之流发动反革命政变,把枪口对准共产党和包括国民党左派在内的革命者,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杀害31万多人。其中,有共产党员2万6千多人。试问论者,类似如上“这百多年发生的无数杀人事实”,从哪一本历史著作中“消失”了呢?又有哪一位历史学家“有意无意地洗涤、抹杀历史的血腥气”了呢?难道论者还另有什么“杀人食人”的事实要告诉读者吗?
    上述事实证明,中国人民在头顶悬着屠刀的20世纪前半期,进行扭转乾坤的革命是何等天经地义!笔者由此联想到一位指责革命并提出“告别革命”的论者,他说:中国革命是“激进思潮的结果”,“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不断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大革命’,最后是49年的革命,并且此后毛泽东还要不断革命。直到现在,‘革命’还是一个好词,褒词,而改良则成为一个贬词。现在应该把这个观念明确地倒过来:‘革命’在中国并不一定是好事情。”其所论要旨,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革命不如改良。革命和改良孰优孰劣,难道还要论证吗?历史早己做出了结论。戊戌年(1898年)资产阶级的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典型的改良,结果如何呢?改良者非但没有实现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初衷,反而落了个走死逃亡的结局:支持改良的光绪皇帝被软禁于中南海灜台,改良派领袖康有为被迫逃往香港,梁启超亡命日本,谭嗣同等六人则碟血京城菜市口刑场。另外,说光荣而神圣的暴力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阶级搏斗,是“激进思潮的结果”,也与史实大相径庭。亿万人民觉醒的英勇抗争,怎能因为少数人心血来潮就一哄而起?恩格斯早在1851年就说过:“把革命的发生归咎于少数煽动者的恶意那种迷信的时代,是早已过去了。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要求得到满足。”不懂革命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就对革命妄加责难,甚至还要把革命和改良“明确地倒过来”,该是何等荒!难道说革命仅仅是一个名词或“观念”,可以像儿童摆弄积木那样,随心所欲地颠来倒去?
    至于说“这百多年”历史“只剩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片‘光明”’,倘若把论者加在“光明”二字上的引号去掉,则完全符合实际。事实一再证明,从1900年义和团运动开始,中经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开展新解放地区土地改革、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和权利、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明显增强、香港和澳门回归、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正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片光明。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