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
对欧洲扩张历史的再思考
最新热门    
 
历史岂容虚无——评史学研究中的若干历史虚无主义论

时间:2009-7-24 13:50:38  来源:不详
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的联合攻关,在确定夏代和商代前期比较可靠的年代框架,复原商代后期和公前841年西周各王比较准确的年代等问题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新成果,为中国文明是“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结论,进一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而前引“三星堆文化”的论者,对这些史实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在学术准备极不充分的状态下,又重复和演绎了一番早已破产的“中国文明西来说”。正像一位批评者指出的:“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在网上浏览,偶尔点击了‘三星堆’,在缺乏文化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人种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少列个学科,就算饶了它们吧)等学科知识的前提下,对“三星堆’文化作了漫无边际的生拉硬扯。”这话说得虽然有些辛辣,倒也符合实际。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历史虚无主义呢?因为这涉及某些出版单位和新闻媒体对史学研究的错误引导。有的出版单位明知这两本“破译飓风系列”的书,“不乏臆断、附会、甚至曲解、累赘之处”,却极力推崇作者这种“大胆探索与想象的精神”,以及“脱离了当下盛行的低级趣味与浮躁的、回归学术天真与淳朴本质的追求与激情”,盛赞这是“一场思想与学术的革命”,甚至将其提到事关“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心胸与自信心”的高度。面对这些令人费解的言论,人们不禁要问:如果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被虚无了,即精神支柱被抽掉了,那还有什么“心胸和自信心”可言呢?难道说这种“心胸和自信心”会来自别的国家和民族吗?他们特别赏识作者谈论“整体人类与中国夏商周三代之间的特殊文化纽带”时,“没有选取中国的典籍”,而“耐人寻味”地“使用了《圣经》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宝典以及最古老的历史文本”,强调这是“传统学者从来没有人做过的”。看了这些莫名其妙的言论,读者难免惊叹:把“中国的典籍”置之度外,用《圣经》为依据研究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文明的起源,并被视为“创举”,岂非咄咄怪事!
    在这方面,有的新闻媒体也不甘落后。南方某地一家刊物载文评论说:一位民间女学者“最近大大冒犯了一回史学界”。“她提出的‘中国文明脱胎于红海文明’论,新奇大胆,占尽风流。尽管那些见解遭到了正统学术界的鄙夷,但却获得了普通读者的支持,从而引发出新的疑古风潮。”“互联网、出版商和资本逻辑声援了这场学术叛乱。”为了抬高作者,评论不顾事实对新中国的史学和史学家横加贬损,说什么“从中国古史研究领域的凶险图景中,可以看到帝国传统对史学和考古学的统治”,“如今,这种被国家财帛包装起来的‘宏大叙事’,却要被迫面对一个民间女子的挑战。”
    这位“民间女子”的作用果真如此大吗?
    恩格斯说:“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而谈论“三星堆文化”的论者却与此背道而驰:仅凭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与红海地区某些文物的表象相似,就天马行空,靠“大胆的推论和想象”,断言“中国文明脱胎于红海文明”;仅凭《圣经》这部“以色列人的家谱”,就“耐人寻味地’”读解出“中国夏、商、周的起源”;仅凭“不乏臆断、附会、甚至曲解、累赘”的两本书,就想“引发出新的疑古风潮”,掀起一场“学术与思想的革命”;这是何等的痴心妄想和轻举妄动!借用这个论者正在写作的另一本书的书名,可谓“历史也疯狂”矣!至于说这是一场“学术叛乱”,未免言重;如果说这是一场学术混乱,倒恰如其分。最令人担心的还是“出版商和资本逻辑”的“声援”。试想,学术研究如果为“孔方兄”所左右,后果将会怎样呢?
    七十多年前,鲁迅告诫文学青年说:“对于只想以笔墨问世的青年,我现在却敢据几年的经验,以诚恳的心,进一个苦口的忠告。那就是:不断的(!)努力一些,切勿想以一年半载,几篇文字和几本期刊,便立了空前绝后的大勋业。还有一点是:不要只用力于抹杀别个,使他和自己一样的空虚而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初初出阵的时候,幼稚和浅薄都有不要紧,然而也须不断的(!)生长起来才好。”这语重心长的教诲是何等令人振聋发愤呵!难道‘下三星堆文化”的论者和她的支持者不该反躬自省吗?特别要铭记: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而“用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