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思想史视野中的考古与文
生态环境影响:解读西北
历史时期中国绿洲的农业
《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
自然环境变迁与史前文明
秦汉的地理环境与生态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环
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
自然环境·地缘政治·新
秦国富强卒并诸侯之地理
最新热门    
 
环境史视野与经济史研究——以农史为中心的思考

时间:2009-7-24 13:50:38  来源:不详
合的。但目前我国还没有环境史的专门研究机构,没有专业学会和专业刊物。这和社会的需要是不相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环境史亟待加强,也一定能获得加强。目前环境史处于“发酵”的阶段,醉人的美酒在后头。它对二十一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将逐步显示出来,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和充分的估计。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高诱(注).吕氏春秋[M].诸子集成(第六册) [M].上海:上海书店,1986.
[6]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 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M].吴国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9] 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2]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6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5页。
[3]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4页,等。
[4] 有些西方学者指责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劳动,强调人对自然的支配,忽视自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导致现代环境破坏的思想根源之一。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人类停止劳动,恐怕一天也维持不下去。不错,恩格斯和马克思都说过对自然的“支配”,但他们同时也指出,“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所谓“支配”并非统治和奴役的关系,而是作为自然界一员的人类在“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基础之上对自然力的控制和利用。他们明确反对“从古典古代崩溃以后在欧洲发生并在基督教中得到最大发展的”“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反自然的观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5页)怎么能把马恩的这种思想和视人类为自然界的主宰,视自然界为人类征服、统治、索取对象的二元对立的自然观混为一谈?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5页。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0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2页。
[8]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5页。
[9] 马克思说:人们应当“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7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第603页。
[11] 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西方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提出各式各样的诘难,多数是站不住脚的,但也有些批评包含某些合理成分。如上文引述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的批评对象就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内。他的批评包含了误解和偏见,但也有可取之处。庞廷指责马克思只讲劳动的价值,不讲资源的价值,是一种误解。但他批评人们(包括马恩)评价经济时不考虑资源损耗,则有道理。马克思强调的是劳动生产率,这比起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经济总量的增减,是一个进步,但确实没有反映资源损耗情况。马克思指出,劳动

 << 上一页  [11] [1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