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秦汉“名田宅制”说——
夏国家形成的地理因素
秦汉社会性质的再思考
明代的地方官制
秦汉直道研究与直道遗迹
论唐代军队的地方化
统一新罗在东亚世界中的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秦汉律令中的“完”刑
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
最新热门    
 
秦汉的地理环境与生态状况

时间:2009-7-24 13:53:35  来源:不详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生产力水平越低,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越大。马克思曾经指出:“外部自然条件在经济基础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①汉时期,各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但总的说来,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比起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来,对于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更为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60页。
 
    早在史前时期,我国已经形成了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两大农业经济文化区和两种农业体系。①但是从商周到秦汉,黄河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却领先于长江流域。这中间除了两大地区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使用和传播,以及人口密度都有所不同等原因之外,也与气候、地质、地形、水文、生物、土壤自然条件的差异有一定关系。长江中下游气候炎热潮湿,《汉书。地理志》说:“江南卑湿,丈夫多夭。”生活环境恶劣,导致了人们过早死亡。这个地区湖泊沼泽星罗棋布,在生产工具比较原始的条件下,开发起来反而比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和黄土冲积平原困难。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禹贡》认为荆州“厥土涂泥,田下中”,扬州“厥土涂泥,田下下”。所谓“涂泥”,就是粘质的湿土,相对于土质疏松的黄土来说,是比较难于开垦的。所以直到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还是榛莽丛生,地广人稀,而适应这种地理环境的耕作方式,则是“火耕水耨”。《史记.货殖列传》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訾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地埶饶食”,本来是有利的自然条件。但是容易获得生活资料,反而使人们满足于朝夕取给而不事积聚。这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原始农业发生很早,但从商周到秦汉,经济与社会发展反而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一个重要因素。到了东汉后期,由于人口数量有较大增长,加上其他一些社会原因,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开发才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参看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2卷,苏秉琦主编《远古时代》序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地理环境在历史时期的变化,相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要缓慢得多。但这种变化有时也会因人为因素的作用而变得十分显。例如人们对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的严重流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淤高了河床,下游就容易决口改道,从而地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秦汉时期,黄河多次泛滥。洪水和泥沙吞没了大片的农田和众多村落,使土地沙碱化,改变了原来湖泊沼泽的布局。黄河的来水来沙还使得海岸也发生变化。据有的学者研究,王莽始建国三年(11年)黄河改道由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海之后,经过四百多年,渤海湾的海岸向外有较大的推展。①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可以看到,秦汉时期的总体生态状况与现今有不少差异,秦汉前后400余年间的生态状况也有所变化。
 
    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指出,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