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全漢昇在中國經濟史研究
最新热门    
 
全漢昇在中國經濟史研究上的重要貢獻(上)

时间:2009-7-24 13:50:56  来源:不详
峙。就地理形勢來說,無險可守。一旦有患,實防不勝防。然而,和長安或洛陽比較起來,開封有一大優點,對於宋太祖選擇國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當時從南方運到這裡的糧食,每年多達六百萬石。此外尚有其他貨物,源源到達,支持北方軍糈民食。北宋之能長多和北邊及西北二大異族抗衡,運河一脈暢通,聯繫南方,貢獻莫大。到了徽宗時侯,蔡京用事,政府用於購買糧食時的巨額準備消失,又改分段轉運法為直運法,結果北運米糧減。欽宗時,汴京被金人圍攻,運河上游又被盜賊破壞而潰決,河口淺阻,漕運不通,北宋軍事上難以支持,終於崩潰。
此後宋室南遷,定都臨安(杭州)。宋金兩國以准河為界,對立了一個世紀,以後分別為新興的蒙古所滅。據全先生觀察,宋金對峙,運河南北分屬二個不同的政權,而且北段完全湮塞,失去了溝通南北經濟大動脈的作用,使宋金二國國力變得分散而薄弱。另一方面,杭州居運河南端終點,和長江南岸的鎮江相連。長江諸路財賦,可以經由鎮江入運河而達杭州,源源供應。南宋所以恣偏安一隅,達一個世紀之久,運河的經濟功能仍然是個重要因素。
全先生在唐宋經濟史上另一重大貢獻,是他對於商業發展與都市化的研究。首先,為探討交通運輸對都市發展的可能影響,他選擇這個時期運河沿岸三個重要城市──揚州、開封(汴梁)、杭州(臨安)一一做深入的觀察。其中開封及杭州分別為北宋與南宋首都,由於政治及軍事上的重要功能,加上運河交通便利,使他們很快地成為龐大的商業城市。這二個大都市有個共通的特點,即首都所在,有大量人口(官員、軍人、學生、地主、遊客……)能將首都以外的財力轉移到這裡,以供消費。因此,它們的購買力很大,能夠吸收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貨物到這裡來銷售。例如,開封所需糧食及工業品(絲織品、漆器、書籍、紙、筆、硯等),大都從東南的皖、蘇、浙、閩、贛等地輸入。藥材和一部份絲織品,取給於四川。此外,木材取給於山西、陝西;鹽來自山東、山西;鐡器及陶器分別從河北,陝西輸入;奢侈品如象牙、珍珠、香藥之類來自海外;戰馬自西夏、于闐而來,這種消費性城市的擴張,促進國內商業的發展;交通運輸的便利,又加速都市的膨脹。[1]
 揚州的興起,在經濟史上更具重要性。唐宋以前,中國都市大都由於行政或軍事功能而形成。從這個觀點來看,開封和杭州在宋代的繁榮,仍不脫離傳統,不過規模遠較前代為大而已。揚州在唐代的繁榮及以後取代揚州而興起的真州,卻純由其商業功能的發揮所致。在〈唐宋時代揚州經濟景況的繁榮與衰落〉一文中,全先生闡述這個城市在唐代繁興的重要原因,是由於它「位於長江和運河的交叉點上,為南北交通要衝,實是全國貨物最理想的集散地。」不但南方鹽、茶、藥材各貨,即海外舶來品,也多集中於此,再經運河北運銷售。商業發達,工業、運輸業、金融業等亦相應而生。除商業大都會的興起外,他也發現宋代若干地方,或由於人口增加,由虛市演變為市鎮(見〈南方的墟市〉一文)。商業功能城鎮的出現與增加,象徵著都市發展的新階段。全先生在這方面的研究,無疑地起了帶領作用。
其次,唐宋時代經濟和往不同的另一方面,是國際貿易方面的轉變。中國在唐宋以前的國際貿易,多沿「絲綢之路」與中亞各國交易。唐宋以還,由於南方的開發,航海技術的改進,及阿刺伯商人在海上的活躍,中外貿易大都轉移到東南沿海。唐宋時期,中國沿海國際貿易商阜相繼勃興。廣州、泉州、州(寧波),可說是其中最重要的幾個。在唐代和北宋,廣州更居首位。全先生在〈宋代廣州的國內外貿易〉一文中,對於瞭解當時國際貿易的性質和廣州在國內外貿易所扮演的角色,做了一番切實的考察。根據他的研究,宋代廣州輸入品多為珍珠、象牙、犀角、香藥等奢侈品。這些貨品大多來自南洋。輸出品則多為工業製造品,如五金、布帛、瓷器、漆器。此外,銅錢輸出很多,廣泛流布海外,遍及日本、南洋、印度、非洲東岸,幾成為國際貨幣。
宋代國際貿易的經營,阿刺伯商人最為活躍。但是,華商和中國官吏經營南洋貿易者也很多。無論外商或華商,他們也從事廣州與國內各地間的貿易。例如,將進口外貨及兩廣多餘的米鹽,運銷各處。當時廣州與國內交通路線,大致有二條:一條沿著現今粵漢鐡路或附近北上,通長江西至四川,或經運河以達華北。另一條由海道至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沿海城市。廣州的繁榮是建立在轉運貿易之上。這也是由於發揮商業功能而興盛起來的城市(全先生在唐宋經濟史上尚有其他重要貢獻,將併入下節論述)。




[1]  參考全先生論文〈北宋汴梁的輸出入貿易〉和〈南宋杭州的消費與外地商品的輸入〉。

二、貨幣經濟
中國經濟自先秦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