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内外”之际与“秩序”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宋代社会结构
宋代史学的两个发展趋势
宋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研究
关于宋代的历史定位及总
宋代粉壁考述——以官府
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
宋代粉壁考述——以官府
最新热门    
 
宋代伎术官研究(续)

时间:2009-7-24 13:51:16  来源:不详
他们同时又认为绘画“为贱者之事”,[156]强调不可“因画为累”。[157]尽管范仲淹曾经筹办医学教育、宋神宗和宋哲宗曾经注重算学教育,可是无不遭到贱技思想严重的士大夫们的顽强抵制。[158]张载认为:医书“不须大段学,不会亦不甚害事。”[159]绍兴年间,有个内侍擅长手算,“不差毫厘”。宰相赵鼎认为:
惟其精敏如此,便非国家之福。
而宋高宗把这个内侍称为“人妖”。[160]总之,宋朝统治者对书法、绘画、医学、天文等各种技艺偏见太深,一律视为异端末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贱技思想在宋代已经发展成为贱技政策,本文所列举的宋朝歧视伎术官的种种措施,就是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
第二,宋代的贱技思想趋于严重,是集权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的结果和表现。宋朝统治者为了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政局动荡、战火不熄的混乱局面,致力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过,宋朝的集权专制不是赤裸裸地一丝不挂,而是披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不是直接采用严刑峻法,而是注重所谓德治,提倡所谓教化。无怪乎专制政治高度发达的宋朝在历史上居然被誉为“以忠厚为本”、“以宽仁为治”,[161]有“宋之教化足观者”[162]之说。《礼记·乐记》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照封建统治者看来,“德”与“艺”即“德”与“技”是相互对立的。“德”有助于巩固统治,“技”不利于集权专制。赵鼎所说:“惟其精敏如此,便非国家之福”,即是其证。对于以强化集权专制为基本国策的宋朝统治者来说,尚德与贱技不过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宋朝重视并发展科举制度,就是其既尚德又贱技的表现。随着科举取士名额的扩大、及第之后待遇的提高,儒学之士有了一条比较平坦的晋升之途,形成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163]的局面。可是,技艺之士却被拒之于科举大门之外,他们不能沿着科举入仕这条路线往上爬,至多只能做个待遇差、升迁难、限制严的伎术官。儒学之士和技艺之士的前途和命运,迥然不同,相差太远。士这个阶层对于专制皇权来说,既是一种不能不利用的借用力量,又是一种不得不提防的异己力量。宋朝统治者发展科举制度,笼络儒学之士,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化异己力量为借用力量。他们替儒学之士和技艺之士安排下两种迥然不同的前途和命运,则是为了分化瓦解士这个阶层。出身于技艺之士的伎术官为出身于儒学之士的士大夫所不齿,表明宋朝统治者的分化瓦解政策果然奏效。
第三,宋朝推行贱技政策,预示着科学文化事业必将滑坡。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某些变革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等因素的促进,宋代科学文化事业总的来说发展状况良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似乎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宋代伎术官政治上无权、心灵上屈辱、思想上苦闷,没有很好地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扮演积极创造者的角色,从而限制了宋代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未能达到应当达到的更高水平。这恐怕同样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与士大夫相比,宋代伎术官的待遇实在是太不公道。这对晚生后学来说,是一种尽管悄然无声,但却胜于有声的价值导向。难怪他们登科之前只愿苦读儒家经典,不肯钻研专门技艺。于是,士这个阶层出现了两大弱点。其一是就群体而言,队伍结构不合理,技艺之士太少,儒学之士太多,以致科举仕进之途拥挤不堪。其二是就个体而言知识结构不合理,只懂儒家经典,不懂专门技艺,难以经国济世。如果说孔子主张受教育者应当全面发展,他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那么仅就这点而言,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命的宋代理学家实属孔子的不肖之徒。他们居然说:
技艺不能安足耻!为士者当知道。己不知道,可耻也。[164]
对技艺的偏见之深,简直无以复加。宋朝推行贱伎政策,不利影响颇多。其中最为不利的,莫过于晚生后学不肯钻研专门技艺。这对科学文化事业,是个不祥之兆。长此以往,不仅领先地位难保,而且后果不堪设想。果不其然,明清时代科学文化事业终于滑坡。何以如此,原因虽多,但贱技政策愈演愈烈,肯定是重要的一条。

注 释
[1][5][10][11][17][84][85][139][157][161][162]脱脱等:《宋史》卷166《职官志六·入内内侍省》;卷48《天文志·序》;卷161《职官志·序》;卷165《职官志五·司天监》;卷169《职官志九·检校官兼官绍兴以后阶官》;卷313《文彦博传》;卷470《佞幸王继先传》;卷461《方伎王怀隐传》;卷444《李公麟传》;卷152《刑法志·序》;卷456《孝义传·序》。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2][16][29][34] [51][66][72][8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