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内外”之际与“秩序”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宋代社会结构
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
宋代史学的两个发展趋势
中国的国际化:民国时代
宋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研究
关于宋代的历史定位及总
日本历代对外关系
最新热门    
 
宋代对外政策软弱求和的原因

时间:2009-7-24 13:51:21  来源:不详
两宋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集中体现在城市的繁荣上,以北宋都城东京为例。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丝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东京梦华录序》)好一派繁华之地。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们则“太平日久,化合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对战争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安于现状、安定、稳定是他们首要的需求,甚至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很父像二战前的英国。当签订《慕尼黑协定》后归国的张伯伦走下飞机的时候,受到数十万伦敦居民的热烈欢迎。当他们陶醉在欢乐之中的时候,不知道战争即将来临。

一些文人也在极力渲染战争的残酷,如苏东坡曾描写了这样一个战争的画面“至于远方之民,肝脑涂于白刃,筋骨绝于馈饷。游离破产,鬻卖男女,薰眼拆臂,自经之状,陛下必不得而见也。慈父孝子,孤臣寡妇之哭声,陛下必不得而闻也”。(《谏用兵之疏》)目的无非一个“和”字,大宋如此富庶,几十万的岁币算不了什么。

这种安于现状,贪于享乐的思想对要求变革、要富国强兵的思想是一种强大的阻力。

四、因循守旧的思想非常严重

因循守旧的思想,在我国自古有之。从孔子的“述而不作”的思想,到汉代曹参的“萧规曹随”,《汉书》进行了总结“盖君子为政,贵因循而重改作,然所以改者,将以救急也”。(《汉书》卷二四上)宋代的因循守旧思想特别严重,祖宗之法不可变,一直难以逾越旧有的框架,在政治上、军事上表现地非常突出。

比如在政治方面,国家官吏的选择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宋代官吏的选择除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之外,还有大批的官员是通过“荫功”,即靠父辈或者是祖辈的功劳来直接进入仕途。并且后一种方式存在着日益扩大的趋势。不否认通过后一种方式做官的人,也存在富有才干的人,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中庸才大大多于人才。另外,在官吏的考核上,宋代在多数情况下,实行论资排辈的方式,靠年历、资历,而不是凭才干。这种人在宋代政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成为政治改革的巨大阻力。所以,要改革官吏考核标准的寇准,任宰相不久便被排挤而去,并非仅仅为了丁谓的“捋须之恨”,根本原因在于他的考核方式得罪了那些论资排辈的庸才他。再如,庆历新政中的范仲淹,在用人标准上提出了“一家人哭,强于一路人哭”的标准,其结果也必然是遭到了失败。在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