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以历史眼光剖析墓葬,藉
信仰空间的万花筒――粟
西突厥与拜占廷金币的东
最新热门    
 
明钱的东流对日本钱币文化的影响

时间:2009-7-24 13:51:28  来源:不详
日本在1596年开始,止于1871年的第二次自铸钱币过程中(相当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至穆宗同治十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庆长元年至1783年光格天皇天明三年(清乾隆四十八年)止,计八十七年。从后阳成天皇于庆长元年开铸庆长通宝钱起,历庆长十一年,德川家康于关东复铸庆长通宝;1619年,后水尾天皇元和五年(明万历四十七年)铸元和通宝钱;1625年,后水尾天皇宽永二年(明天启五年)德川家康开铸宽永通宝钱,此后,在1708年东山天皇宝永五年改铸宝永通宝钱以前,各代天皇皆铸宽永钱,故宽永通宝钱品类繁杂,背文有记地、记年、记数之分,亦有不少背铸各种水波纹或其它图形,计有千余种。

  这一阶段日本所铸庆长、元和、宽永、宝永城,皆属承效中国明钱之品,形制、文字、轮廓布局及径量等反映钱币文化内涵的各方面,所蕴明永乐通宝钱风格尤为突出,在庆长通宝和元和通宝钱上更其明显。因此,在日本第二次自铸钱币时期的前一阶段,基本上仍继其第一次自铸钱币时期全盘承取中国钱币文化的方式,仅变承效中国唐开元钱为明永乐等钱,日本尚未形成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的成熟的钱币文化。但在其所铸宽永通宝和宝永通宝钱之背文中,出现的水波纹和背轮上打有"永世久永"文字等,为中国唐、宋、明、清朝铜钱所未见,却显示了日本钱币文化开始探寻摆脱单纯模仿中国的旧模式的历史动向。

  第二阶段,自1784年日本光格天皇天明四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至1871年日本明治天皇四年开铸仙台通宝钱起,经1835年仁孝天皇天保六年铸天保通宝钱与万年通宝钱;1857年孝明天皇安政四年铸箱馆通宝;1861年孝明天皇文久元年铸琉球通宝、文久二年铸筑前通宝、文久三年铸文久永宝,又于其庆应三年铸盛冈铜山钱,是年,明治天皇继位,此后未闻新铸明治铜钱。

  这一阶段日本所铸各种铜钱虽币文仍用汉字,仍取中孔钱式,除盛冈铜钱外仍皆遵宝文钱制,但其余如钱币外形、孔式等形制、背文或图纹及面背布局等组成钱币文化之要素,皆出现了与前诸神承仿中国铜钱的日本自铸钱明显相异的变革,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两类日本钱。

  其一是方形方孔式或圆形异式孔的纵横轴等长式钱。前者如仙台通宝,因此特式而被称为"角钱";后者如箱馆通宝,有圆形圆孔与圆形八角孔两式。

  其二是龟形(即椭圆形)方孔的长纵轴式钱。天保通宝、万年通宝、琉球通宝、筑前通宝、盛冈铜山等钱皆是。这种显示日本钱币独有特色的椭圆的方孔铜钱都是当百钱,其面文一概沿长纵轴直到穿孔上下各两字,与传统的钱面文字分列穿孔上、下、左、右的布面迥异。背皆铸记值文字,大多为背穿上铸"当百"二字,穿下铸金工花押图形,亦有背穿上下分铸"当·百"字样或背穿上下分铸"百文·通用"者。椭圆形钱凡需记年、记地者,亦不再效法中国铜钱多用背文铸记年、记地文字之法。而新创日本钱币特有的标式方法。即用钱廓宽狭"埋物"与否,背穿下金工花押图案的差异来标识铸期;用钱侧所打不同的花纹印记以分别铸地。日本《天保钱谱凡例》记曰:"天保六年初铸之天保通宝当百钱,为细廓者。弘化四年继铸之天保当百钱,为廓内有埋物,成为广廓,其痕迹可见者。文久三年继铸之天保当百钱,为未见埋物痕迹之广廓者"。又记曰:"天保百文钱之外侧所打之印,虽有多少小异,普通皆系用桐叶。由所铸造之各钱炉之不同,故所打之印亦异。例如秋田铸之天保钱,于桐叶之外用模仿桐叶之竹叶状龙胆;鹿儿岛之天保钱、琉球通宝之一'廿'字印,系萨摩之廿字(鹿儿岛、琉球等处属萨摩州)"。

  从上举的两类日本自铸钱考察,可知日本在本阶段铸钱中,已把对中国钱币文化的接受方式从以前的完全取法推进到与本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新阶段,形成既饱蕴中国钱币文化影响又具本民族鲜明特点的日本钱币文化,其方形方孔(角钱)和龟形方孔钱尤具日本风格,不需只读钱文内容,一望可知为日本钱。可以说这二类钱是日本钱币文化正式定型的标志。

  在日本第二次自铸钱币的全过程中,其钱币文化的发展、定型虽主要在后半期,但却是以前半期明永乐通宝钱为主的中国时代钱币文化为广泛流泽为基础的,而且其铸钱工艺的成熟和铸钱量的迅速提高,也都是在晚明至明末期间达到的。1651年(清顺治七年),日本已在长崎代中国南明王朝的郑成功铸造永历通宝钱,有行书与篆书两种,此后继续为据台湾抗清的郑氏后人铸造永历钱[③④],证实从明末至清初时期起,日本铸钱工艺已不逊于中国,其铸钱量不仅足供国内通货之需且有余力。事实上从清初开始,日本所铸宽永通宝钱已不断流入中国,至今在中国犹常见之。1670年(清康熙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