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灵光与曙光——从明代宗
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
李自成政权在北京期间的
明清时期的北京教堂与中
追寻“260年前北京知青
明代的地方官制
明代官场——张居正 没
述明代戍卫长城之南兵
最新热门    
 
明代北京的沙尘天气及其成因

时间:2009-7-24 13:51:30  来源:不详

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较大规模的沙尘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为了深入了解沙尘天气的成因和规律,有的学者开始探究我国历史时期的沙尘天气现象[1]。首都北京是遭受沙尘天气干扰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历史上保留下了最丰富、最系统的沙尘天气记录的地区。这是因为作为帝制中国后期的全国政治中心,北京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各种自然灾害和气象变化情况,都受到朝廷的注意并被记录下来。对于这些资料,应该充分加以发掘和利用。本文拟以《实录》的记载为主,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对明代北京沙尘天气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一、明代北京沙尘天气的基本状况

 

在讨论北京的自然环境问题时,有学者认为古代北京不存在空气污染,天空能见度极高,降尘量大是现今出现的新问题。这种说并不完全合乎事实。的确,由于较少有害气体的污染,古代北京的空气质量比现在要纯净得多,但沙尘弥漫的现象却并非始自今日。在《史》中,就有一些关于北京沙尘天气的记录。如至治三年(1323年)二月丙戌,“雨土”;致和元年(1328年)三月壬申,“雨霾”;天历二年(1329年)三月丁亥、至顺元年(1330年)三月丙戌,“雨土霾”[2];至元四年(1338年)四月辛未,“天雨红沙,昼晦”[3];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三月庚子,“大风自西北起,飞沙扬砾,白日昏暗”[4]。这些载入正史的沙尘天气,应当是规模比较猛烈的。而一般规模的沙尘弥漫现象,在元代北京恐怕经常可见,所以史籍中有“幽燕沙漠之地,风起则沙尘涨天”的记述[5]。

到了明代,北京的沙尘天气更加严重,《明实录》对此有比较系统的记录。在现代气象学中,沙尘天气被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种:扬沙与沙尘暴都是由于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而造成的,出现扬沙时一般风力较大,天空混浊,能见距离在1-10km,出现沙尘暴时一般风力很大,能见距离小于1km,天空呈土黄色,有时甚至呈红黄色;浮尘是指在无风或风力较小的情况下,远处细尘经高空气流移运至本地,或者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尚未下沉的等细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称“落黄沙”,出现时能见度小于10km,天上阳光惨白,远处景色呈黄褐色。《明实录》的记录虽然没有建立在科学数据基础上的等级区分,但由于记录者对不同的沙尘天气给予不同的名称和描述,使我们基本可以了解每次沙尘天气的类型和强度。大体说来,《明实录》记载的随大风而起的“扬黄土沙”、“扬尘四塞”、“扬尘蔽空”、“拔木飞沙”等现象,可视为扬沙天气,其中特别猛烈的,如“大风扬尘,天地昏暗”等,则很可能是沙尘暴天气;而“风霾”、“雨霾”、“黄雾四塞”、“雨土濛濛”、 “日色变白”一类的记录,则应属于浮尘天气。

笔者对《明实录》以及《明史·五行志》中有关北京沙尘天气的记载作了初步整理,并以20年为间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