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灵光与曙光——从明代宗
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
明代的地方官制
明代官场——张居正 没
明代流刑考
明代大都督府略论
明代皇位继承中的监国
明代双籍进士的分布、流
明代历史定位问题新探
最新热门    
 
述明代戍卫长城之南兵

时间:2009-7-24 13:55:44  来源:不详

  内容摘要 代隆庆初年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后,陆续调集一些浙江士兵,北上戍卫蓟镇长城,时称南兵。南兵北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地理现象。本文即主要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地理因素。指出浙江地区自上古以来的武勇风尚,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因缘;浙江士兵远远高出于原有北边戍卒的军事素质与作战能力,是征调他们北上的主要原因,而在他们的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当中,善于使用鸟铳等火器,起着尤为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地狭人众的生存压力,则是浙江人乐于应募从军的内在动因。

  关键词 长城 边防 历史军事地理 明代 戚继光

  岭-淮河一线,为我国南北一大界限,所谓南方、北方,大致即由此划分。自古及今,南方与北方,风土人情,一直迥然有别。古人云“橘逾淮而北为枳”[1],便很形象地描述了淮河南北这两大地域,因自然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不同,所导致的物种差异。草木尚且如此,人类对于环境的感应,自然更加敏锐。所以,历史上南人北迁,北人南徙,往往是有许多迫不得已,或者说是身不由己的原由。
  明隆庆初年,戚继光由浙江调任蓟州镇总兵官,负责京师北部边防。上任伊始,即由蓟辽总督谭纶出面,上疏请求征调三千名浙江士兵到蓟州镇,得到朝廷允准[2]。后来在戚继光任上,又陆续调入一批浙江士兵,戍守蓟镇长城[3]。这些来自浙江的士兵,省称浙兵,又称南兵[4]。
  北方边塞地带的居民,自古以来就以勇猛敢战著称,特别是蓟镇所在的“燕、赵之地,士马强悍,渔阳战卒,自古称雄”[5],而“东南民素柔脆,莫任远戍”[6]。这是明朝人的一般看。召募南兵戍卫北边长城,显然违背这种通识。所以,当时颇具经世才识的学者章潢,曾直接指斥说:“从古未闻假南兵捍北敌者。南兵之北,譬舟之陆也。”[7]南人北上,本来不宜适应,由东南沿海的浙江,迁移到明朝极北的边塞,山川气候,风物饮食,差距之大,更是令人望而生畏。水土不适,本来就会影响战斗力,那么,朝廷究竟为什么偏偏要舍近求远调集这些南人北上呢?对此,当时人即已颇感困惑:
  夫燕、赵之人,素号骁健。昔人用之,北据强胡,西当秦晋,南却楚,东威齐,所向有成。古今天下,同一人也,何独今日之不然耶[8]?
其实,这一问题涉及到明代嘉靖至隆万之际一些深层的地域差别。
一、南兵北戍的历史背景
  早在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就已经注意到明代南兵北戍的情况。民国二十七年,顾颉刚先生在西北考察时,在洮州、河州、西宁诸地,采访到大量习俗和家谱、口碑资料,反映出当地许多居民,是明初戍卒的后裔,而他们的祖先,大多来自南京纻丝巷等长江下游两岸地区[9]。其实,在明代初年,北方边地曾比较普遍地驻有南方士兵,并不仅仅局限于洮州、河州和西宁等地。明初北边卫所中的南方士兵,多是从征北边及西北后,“既定其地,因以留戍”[10]。史籍明确记载,洪武时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和松亭关等地,俱“参用南北军士”[11]。这种南兵北戍,是由于朱璋起兵于江淮之间,故军中士卒多来自这一地带,其留驻于新征辟地区,是基于历史因缘,不得不如此。
  除一部分留驻从征南兵外,史籍记载,洪武时沿边诸卫的常驻军兵,“唯土著兵及有罪谪戍者”[12],显然是以北方土著兵员为主。不过明代卫所士兵的来源主要有从征、归附、谪发和垛集四类,沿边诸卫也不例外。“土著兵”应当主要是指元朝旧有边地军户,属于“归附”者。“有罪谪戍者”即“谪发”,是指因各种罪过发配充军的人。“从征”者是指明初参与征伐北方边地的军士,前文已有叙述。此外尚有“垛集”一类,乃不论南北各地,凡“三丁以上,垛正军一。别有贴户,正军死,贴户丁补”[13]。垛集时“大县至数千名,多至百馀卫、数千里之远者”;而谪发时“东南充军,亦多发西北,西北充军,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