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文化人类学用于史前研究
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
人类史前美术浅析
口述史:历史人类学研究
史料·方法·理论:历史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
史学的人类学化和人类学
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在中
探索自然现象背后的人类
环境史学是20世纪六七十
最新热门    
 
人类可以传承的历史应该大于10万年!

时间:2009-7-24 13:53:54  来源:不详
1个字的古天文研究成果。而天倾西北的现象正是地球翻转的地面观察记录。也是证实最近一次地球翻转自然现象的,凤毛麟角般宝贵的极品古董啊!
  对于上古时期的十个纪,其名称分别为:“其一曰九头纪即人皇氏真源赋人皇厌倦尘事乃授籙於五姓二曰五龙纪春秋命历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曰五龙真源赋五姓乘云车而治天下三曰摄提纪五十九姓四曰合雒纪四姓五曰连通纪六姓六曰叙命纪四姓七曰循蜚纪巨灵氏以下二十二姓遁甲开山图巨灵胡者偏得神之道造山川出江河神化之宜兴元气齐生为九元真母八曰因提纪十三氏丹壶书皇次四世蜀山豗傀六世浑敦七世东户十七世皇覃七世启统三世吉夷四世几遽一世狶韦四世大巢二世遂皇四世庸成八世凡六十七世是为因提之纪九曰禅通纪丹壶书仓颉一世柏皇二十世中央四世大庭五世栗陆五世丽连十一世轩辕三世赫胥一世葛天四世宗卢五世祝融二世昊英九世有巢七世六(上六下表)三世阴康三世无怀六世凡八十九世是为禅通之纪。又伏羲神农共为十八氏十曰疏仡纪自皇帝以讫於周博雅天地辟设人皇以来至鲁哀公十有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曰九头五龙挺提合雄建通序命修辈因提禅通流记。此字有不同盖转讹耳。”[4]
  虽然由于历代抄写过程中有一些笔误,因而准确的名称还有一些出入,但是,人类可以传承的历史,至少要远远大于目前历史学家告诉我们的上下五千年吧。在此笔者特别提请读者注意,这个历史记录与希罗多德的资料推断出来的地球翻转次数,竟然有相当接近的数据资料啊!
  印度宗教典籍提到“七个太阳纪”,每一个都在洪水、大火或暴风中结束。由于笔者所处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查阅到印度的古籍资料,无法在此详细述及。

  埃及、中国、印度这些不同民族的古老文献中,记述的相同内容的历史记录,应该正是地球翻转导致全球性大灾难的这个自然现象,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发生的真实记录。当历史学家重新认真审视上古文献之后,肯定可以寻觅到更丰富的有关地球翻转现象的文字记录。如果全人类的社会历史不是上下5000年,而是10万年或者更长的话,出现几次接近毁灭的低谷震荡现象,应该说完全符合事物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客观辩证规律的。上下5000年的认识,可能确实是历史翻现在人们眼前的最后一页的一个小段,而历史研究不应该只在最后一页上做文章。目前确定的上下5000年的历史过程,其实是经过灾难之后的人类遗孤,在前一期史前文明废墟上艰难奋斗以后,重新发明新文字的时间段。

 

四 现代文明之前的前一期文明的蛛丝马迹

  查阅了有关圣经的“诺亚方舟”的一些记录资料,方舟停泊在亚拉腊山上。其实,按照地质学的观点看,那只是3000米左右的高山顶部有洪水的泥沙沉积物,包括动物的破碎尸体和打碎的船板。那些现象正应该是最近一次地球翻转运动的可靠的科学记录。
  无独有偶的事情是,在埃及的金字塔旁边发现了被称为金字塔船的古老海船[5]。早期的金字塔船是和“诺亚方舟”一样的科技水平制造出来的、可以在大海里劈波斩浪的航船。只不过金字塔船被完整地保存在埃及吉萨高地的地下,而“诺亚方舟”则被地球翻转的超级巨浪,打碎在风口浪尖上,掩埋在亚拉腊山脉的风暴潮沉积物中。二者殊途同归,一起证明了前一期史前文明曾经有过辉煌的科技文明。要出海航行,没有高深的天文知识、精确的地图制作技术、优良的造船技术、娴熟的驾船技巧,只会在大海上迷航和沉没。那些高深的数学知识、能工巧匠的技艺和工具、巨石的开采和加工、金属的冶炼……,都说明人类真正的文明史,在最近一次地球翻转之前,还有相当长的延续时间段。
  在不同的地层,学者发现,石造手工艺品“冰藏在地下深处,跟冰河时代的动物遗骸放置在一块。这个现象证明,人类和已经绝种的动物曾经共同生活在阿拉斯加”。[6]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原上的的的喀喀湖畔的蒂华纳科遗址,“发现成堆的石雕品、器皿、工具和各式各样的器物,这些东西经过一番剧烈的震荡,全都破碎成一团,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只要在这里挖掘一条两米深的壕沟,你就会发现,洪水的威力是如此的可怕。它结合地震的力量,将人类和各种动物的骨骼送到这里,跟陶器、珠宝、工具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