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華夏邊緣的漂移:誰是羌
最新热门    
 
華夏邊緣的維持:羌族歷史記憶

时间:2009-7-24 13:54:06  来源:不详

 

除了居城的羌族外,大部分羌族住在「溝」中的山腰或高山上。溝,在當地指的是從山中流出的小溪及其兩岸地區。沿溝的大小村寨,是羌族的主要居住地。即使是在城鎮中擔任公職的羌族知識分子,幾乎都是自小在村寨中長大:這說明羌族居城還是近幾十年來的發展。最大的村寨,汶川的羅布寨有兩百戶左右,最小的只有三、五戶人。茂縣附近是羌族的最大聚居區。沿小溪溝分佈的羌寨,多建在半山腰或在接近山頂的緩坡上。岷江及其庄要支流的兩岸,若有寬廣的河階地也是許多羌族村寨的分佈地。

 

在自然環境上,汶川、茂縣一帶由於過度開發以及氣候因素,山上少林木。理縣、黑水、松潘等地還有部分森林資源,但也在急速消失中。四十歲以上的報告人都說,從前這一帶地方都是森林密佈。森林主要由松木林構成,森林上方近山稜的緩坡(高度約在海拔3500—4000公尺),由於曰曬充足是良好的草場。森林下方的半山腰,被人們闢成梯狀的農地。整個山區除林木外,盛產各種藥材、菇菌類以及野生動物。總之,本地自然環境上的特色之一是:溝中垂直分佈的豐富資源提供人們多元的生活所需,使得「溝」成為一個個相當自足的生態區。他們在山坡上種多種作物,在上方的森林問打獵、採藥材及菌菇類,在更高的高山草原上放牧,生活所需大致無缺。另一個環境特色是:溝與溝之間因高山隔阻交通困難,使得溝中的住民成為相當獨立的人群單位。

 

近幾十年來,由於森林的破壞,傳統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再加上商業經濟的誘因,許多羌寨中的男子都在農閒時外出打工、作生意(2)。沿河谷的公路開發,也使得他們對外連絡方便了不少。因此,各地羌族才有機會在交通樞鈕城鎮中彼此往來接觸。但是,由於女性要負責田事與家務,使得許多舊時代的羌族女性,窮其一生沒有與溝外世界接觸過。因此,一般說來羌族男人所能接觸到的外在世界,比女人所能接觸的遠為寬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華陽國志》中記載:(汶山郡)「土地剛鹵,不宜五穀,惟種麥而多冰寒,盛夏凝凍不釋,故夷人冬則避寒入蜀,庸賃自食,夏則避暑反落,歲以為常,故蜀人謂之作五百石子也」。由此看來似乎阿壩州的羌族到成都打土已有一兩千年的歷史,但事實不盡然如此。許多深山村寨的報告人都說,以前他們很少與外界來往,只是偶爾有商人來收購藥材羊皮等物。許多老一輩的人至今還不大會說漢話,這也說明他們不是與漢人有長期的接觸。在漢代,由灌縣西行入山開始就進入「夷人」的地區。現在棉箎以下漩口、映秀一帶的土著人口幾乎已完全漢化。棉簏到汶川、茂縣、較場、镇江關一帶公路沿線村寨的人,絕大部分也不能說土著語言了。現在到成都作生意或打工的羌族,主要是這些地區的羌族。因此,歷史上入蜀為傭的川西土著,應指的是這些目前已漢化地區的人群,特別是綿箎以下,灌縣以上地區的人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