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读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

时间:2009-7-24 13:54:39  来源:不详
蔡鸿生先生《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一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是一本以考据为主的史学专着,一般说来,这种著作是比较艰涩、枯燥的。但此书与众不同,颇能引人入胜,且时有妙语隽言,令人回味无穷。既易读又耐读,实在难能可贵。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篇分章、节,每篇、每章、每节都相对独立,其中若干,如“得悉神和金破罗”(上篇一章五节)、“‘饆饠’及其汉化”(上篇四章三节)、“狮在华夏”(下篇一章)、“哈巴狗源流”(下篇二章)等,简直可以作散文或随笔来读。不用说,每篇每章都是为了阐发东西文化接触和交流之深意真义这一全书的主题;而对于读者来说,却尽可各取所需,所谓可玩浅韵,可玩深蕴。
  除文笔精美外,本书最显的特色是实证和理论的紧密结合。
  作者相信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自觉接受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例如:在研究突厥所有权时,努力将突厥时代的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这与经典作家关于“给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生产的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的论述之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作者深知“历史的空白只能用事理的逻辑来弥补”。由于有关研究对像的资料奇缺,理论的指导作用就尤其突出,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必须“虚实互补”。例如:有关突厥时代牧地和牲畜所有制的资料十分零碎,似乎完全不足以说明问题,而一旦借用马克思的话(“在这里,被占有的和再生产的事实上指畜羣而不是土地,但是土地在每一个停留地上多暂时为共同利用”)来概括,这些史料的内在联系就凸现出来,上述所有制及其特征也就得到了较好的表述。
  在运用历史唯物论指导研究的同时,作者也注意将自己取得的具体成果上升为理论。换言之,作者并不允许自己在一些具体成果面前止步,而是以这些成果为基础,去寻找历史发展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为历史唯物论的大厦添砖加瓦。本书以九姓胡和突厥文化为研究对像,显然旨在通过典型案例的解剖,展示东西文化在接触、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奇观,进而阐述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规律。而一系列有关九姓胡和突厥文化的具体问题的探索对于我们认识古代中亚绿洲文化和游牧文化也具有普遍意义,如关于九姓胡城邦政制多重结构及其性质和形成原因的考察就是这样。
  正因为如此,作者虽然作了大量的考证,但并没有陷入考证的泥淖不能自拔。在本书中,考证不是目的,只是理脉络的手段。如:作者既分析了“奴”这一概念所体现的社会关系,也揭示了突厥国家内部的阶级对抗。在研究突厥汗国的军事组织和军事技术时,始终将注意力集中于突厥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物质根源。探讨突厥的婚姻和家庭后,能进一步表述其本质和特征:带有大量母权制残余的父权制家庭。其它如关于九姓胡东方聚落文化类型的归纳,从研究九姓胡的贡品探索物质文化交流的规律,由考察九姓胡家庭指出文化背景对于伦理观念形成的作用,以及通过解诂胡名说明习俗对人名的制约等等;也都是例证。
  全书用力最勤的似乎是关于突厥、突厥社会、突厥汗国军事制度和宗教信仰的研究,即中篇前四章。在这四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驾驭史料的功夫,可以说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作者之所以能够左右逢源,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主要还是应该归功于作者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
  例如:在讨论突厥法时,作者利用了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