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晋恭帝之死和刘裕的顾命
最新热门    
 
刘裕门第考

时间:2009-7-24 13:55:05  来源:不详
但王彪之却不愿“超迁”,甘心为郎;而彪之不但出身琅邪王氏,父彬官至尚书右仆射,而且本人后来顺利地升至吏部尚书、尚书令,与谢安“共掌朝政”,显然不是什么“寒素”。《宋书》卷六十《荀伯子传》:“常自矜荫籍之美,谓弘曰:天下膏粱,唯使君与下官耳。宣明之徒,不足数也”。弘即王弘,是王导曾孙。宣明乃谢晦字,是荀伯子妻弟,虽非陈郡谢安的嫡支,也是高门,当时权势正盛。荀伯子可能自矜颍川荀氏是汉魏以来的望族,“六世九公”[29],而陈郡谢氏大体上从东晋中期方显赫起来,所以对谢晦等表示轻视。然而就是这个荀伯子,也当过尚书祠部郎。由此再一次证明,尚书郎决非高门不屑充任之官。
  正员郎:即正员散骑侍郎[30],是和员外、通直散骑侍郎对比而言的。在东晋一般也由士族充任。如王导的儿子王洽,孙子王珉;颍川庾亮的弟弟庾怿;东晋名臣高平郗鉴的孙子郗恢等[31],均曾为之。而上述“自矜荫籍之美”的荀伯子,还曾当过“员外”散骑侍郎。《宋书》卷五八《谢弘微传》:“晋世名家身有国封者,起家多拜员外散骑侍郎”,可见已经制度化了。此外,琅邪王氏另一支的王韶之还曾当过“通直”散骑侍郎。“员外”“通直”声望都逊于“正员”。这些就从另一角度证明当正员郎的一般不可能是庶族。当然,这类官后来似乎和散骑常侍一样,逐渐不为高门所重视[32],但那是刘宋以后的事,而且直到南齐,正员郎按制度仍是士族充任的清官[33],这也是不能不看到的。
  治书侍御史和侍御史:情况与尚书郎、正员郎不同,在东晋很不受重视。高级士族除陈郡袁瑰在渡江初当过治书侍御史外,其他从无任此职及侍御史的。相反,据前引《晋书·王彪之传》,他反对用庶族曲安远、奚朗当秣陵令、句容令、湘东太守,却不反对当殿中侍御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这类官多半用的是庶族。不过,据《宋书·百官志》,治书侍御史“魏晋以来,则分掌侍御史所掌诸曹,若尚书二丞也”,地位应略高于侍御史。又《梁书》卷五十《文学·谢几卿传》:由尚书郎转治书侍御史,“旧郎官转为此职者,世谓之南奔。几卿颇失志,多陈疾,台事略不复理”。谢几卿是高门陈郡谢灵运的曾孙。他对此职虽不乐为,亦未坚拒。这虽是稍后之事,但联系袁瑰的情况,似乎可以推定,在东晋治书侍御史声望比侍御史要高一些,或许一般是用低级士族充任的。
  助教:《宋书·百官志》、《通典·晋官品》中均无助教,但《通典》卷三八《魏官品》中载助教品第八,估计晋代当相同。《南齐书·百官志》:国学“助教淮南台御史”,似乎也是高门不为之官。但这大概是刘宋以后的变化,东晋尚非如此。《宋书·范泰传》:上表称:“昔中朝助教亦用二品。……所贵在于得才,无系于定品。……今有职闲而学优者,可以本官领之。门地二品,宜以朝请领助教,既可甄其名品,斯亦敦学之一隅。其二品才堪,自依旧从事。”范泰上书在刘裕代晋的第二年,反映的当然大体上是东晋的情况。从表文看来,西晋助教用的是二品,东晋已降低要求,但肯定仍是士族,因为范泰主张以奉朝请领助教,而奉朝请在东晋是比较清贵的。《晋书·职官志》:“……后罢奉车、骑二都尉,唯留驸马都尉奉朝请。诸尚公主者刘惔、桓温皆为之”。刘惔出身高门沛国刘氏,“为名流所敬重”。桓温出身高门谯国桓氏,后来执掌整个东晋大权。二人又都娶公主,和皇室结亲,所充任的奉朝请位望当然低不了[34]。又《宋书·恩幸传附朱幼传》也说:“……有济办才能,遂官涉二品[35],为奉朝请、南高平太守,封安浦县侯”。也是把门地二品与奉朝请连在一起。当然朱幼为此官在宋明帝时,据《宋书·百官志》:“永初(刘裕年号)以来,以奉朝请选杂,其尚主者唯拜驸马都尉”。朱幼出身贫贱而当上了奉朝请,正是“选杂”的一个证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认定东晋的奉朝请相当于门地二品之官,相反,恰恰证明就制度言直到朱幼之时尚未变化,虽然从刘宋起已经“选杂”了。如果这一看法不错,那么由奉朝请所领之助教,地位也不会相当于南台御史,否则门地二品的士族定会拒绝。从范泰的语气看,东晋助教大概降到了门地三品或三品以下,与门地二品不相称[36],而范泰又认为门地二品的子弟需要当助教以“敦学”,于是想出了以奉朝请兼领的办法来。总之,在东晋,助教一般决不会由庶族充任。
  从以上第三类官中尚书郎、正员郎言,我们似乎应该推定刘裕及其婚姻家族决非庶族。然就治书侍御史、侍御史、助教说,又不会是高门,恐怕只可能是一个低级士族。其中侍御史虽然地位更低,多由庶族充任,但这可能正好符合兰陵萧氏和刘裕一族当时的状况。因为兰陵萧氏虽然从刘宋起因与帝室通婚,特别经过齐梁两代作为皇族而上升为高门,但在东晋,社会地位却还比较低。《唐书》卷七一下《宰相世系表》追述萧氏先世,与刘裕家族通婚的这一支最早只能追溯到刘裕继母的父亲萧卓[37],再往上至后汉萧苞其间九世,皆无名位可传。另外,《南史》卷十五《刘瑀传》:宋初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