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晋恭帝之死和刘裕的顾命
最新热门    
 
刘裕门第考

时间:2009-7-24 13:55:05  来源:不详
御史中丞,弹萧惠开曰:“非才非望,非勋非德”。萧惠开祖源之,是刘裕继母之弟,父萧思话作为外戚,“早见任待,凡历州十二,杖节监、都督九焉”[38],而惠开仍被讥为“非望”。由此似可推定萧氏东晋时是比刘氏还差的低级士族,所以有时也得当侍御史,宋初上升了,但尚未被公认,刘瑀之讥,其故或即在此。另一面,刘裕一家虽为低级士族,但父刘翘只是个郡功曹,娶继室萧皇后时家道大概更加中落。《宋书》卷四一《萧皇后传》称:“高祖(裕)微时,贫约过甚,孝皇(翘)之殂,葬礼多阙,高祖遗旨太后百岁后不须祔葬”。“祔葬”即合葬,晋代贵族均行此礼制[39]。刘裕不主张祔葬,大概是怕合葬时显出过去的寒酸来。后来萧太后遗令仍葬刘翘兴宁陵中,但只允许在同一莹域之内“别为一圹”,而不动旧坟,与刘裕遗旨并不矛盾。这虽是稍后之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刘氏家族之没落。所以当刘裕父亲之时,面对现实,完全有可能续弦一个比自己门望更差的姑娘。然这并不影响我们认定刘裕出身低级士族,相反,正好体现了这一家族当时之特点。
  当然,以上三类官(除侍御史外)只能说一般情况下必须由士族充任,并不排斥在某些情况下(如王彪之所谓“人才可拔”)庶族仍可入选,东晋史料中这种例外也并不罕见。但刘裕家族却不可能是这种例外。因为在其本族和婚姻家族中不是个别人充任这三类官,而是整整三代人都离不开这三类官,这岂能是例外呢?
  又,《宋书》卷五五《臧焘传》、《南齐书》卷五三《傅琰传》载:刘裕的“外弟”(表弟)北地傅弘仁,“以中表历显官,征虏将军、南谯太守、太常卿”。这个傅弘仁的上代世系以及本人在刘裕执政前之情况均不详,其所历显官当然不足为门第很高之据,但一般说来,北地傅氏乃魏晋士族,如果再联系上述刘裕家族的婚宦,似亦可推定傅弘仁出身士族,并作为刘裕门第的一个侧证。
  认为刘裕出身庶族最主要的根据是他家贫穷,甚至以卖履为业,受人歧视。但仅仅根据贫穷是无法分辨士庶的。因为即便望族、士族,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也可能一个时期内生活艰难。此例在魏晋南北朝决非个别。突出的如曹魏的贾逵,“世为著姓,冬常无裤”。西晋高门颍川庾衮,“诸父并贵盛,惟父独守贫约。躬亲稼穑,以给供养,……岁大饥,藜羹不糁……”。东晋出身高门沛国刘氏,后娶公主的刘惔,“家贫,织芒  以为养”。东晋出身高门谯国桓氏,后娶公主并执掌军政大权的桓温,父彝死后,“兄弟并少,家贫,母患,须羊以解,无由得之,温乃以(弟)冲为质”。东晋高门琅邪王韶之,“家贫……,尝三日绝粮”[40]。《颜氏家训·涉务篇》说:“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所说“悉资俸禄而食”虽未必全然,如琅邪王氏、陈郡谢氏在浙东均经营田庄[41],但由于当时江南生产力(包括劳动力)的限制,和原南方士族大地主已广占良田的制约,这种情况确不在少数。而资俸禄而食,一旦因某种原因如早死、降官、丢官等,家庭生活发生困难是完全可能的。上述刘惔、桓温、王韶之等当即属此类。刘裕上代一直当县令、太守,到父翘时下降为郡功曹,因而生活贫困当亦属此类。而这是不足为刘裕出身庶族的主要根据的。
  最后想就高级士族和低级士族的区分略加申述。陈寅恪先生将渡江之北方士族分为上层、次等和下层士族,归刘裕入次等士族之列。但从东晋的社会制度看,似乎直到东晋末年士族仍只有两等,即高级和低级,或“高门”与“次门”。《宋书》卷八三《宗越传》:“本南阳次门”,“安北将军赵伦之镇襄阳,襄阳多杂姓,伦之使长史范觊之条次氏族,辨其高卑,觊之点越为役门”。赵伦之镇襄阳在东晋末年,见《宋书》卷四六本传。宗越早在他镇襄阳之前已是“次门”,而次门下一等即“役门”,也就是庶族,所以后来宗越立功后“启太祖求复次门”。他既不敢觊求高门,又不甘心沦为役门,似说明次门和役门间并无别的阶层。据此似东晋士族只有两等,而以将刘裕门第归入低级士族较为合适。

[1]《廿二史札记》卷十二“江左世族无功臣”条。
[2]《述东晋王导之功业》,见《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十七史商榷》卷五四“楚元王二十一世孙”条。
[4]以上参见《宋书·武帝纪》、《刘遵考传》、《后妃传》、《臧焘传》。
[5]《晋书·王导传》。
[6]《世说·品藻篇》“王修龄问王长史”条注引《中兴书》。
[7]参见《晋书·艺术传》。
[8]参见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九品中正制度试释》一文。
[9]《宋书·恩幸传序》:“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10]二品县,见《御览》卷二六九引宋武帝诏。在晋代品第人才没有一品,实际上二品就是极品,见上引唐文。
[11]《宋书·州郡志一》丹阳尹和《晋书·地理志下》丹杨郡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