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试论冯友兰的“释古”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
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最新热门    
 
试论隋与唐前期中央文官机构文书胥吏的组织系统

时间:2009-7-24 13:55:16  来源:不详

四品

五品

太子三寺之署

 

 

 

五品

六品

秘殿内三省诸局

 

三品

 

 

太子左春坊诸局

 

四品

 

 

 

  三个系列形成的基础是胥吏所在官府的工作性质的差异,其基本区分则是隋炀帝大业三年令确立的五省三台“皆曰令史”与九寺五监“皆曰府史”。其中,颇为特殊的秘书省太史局内置吏的变化最具代表性。约从久视元年(700)改太史局为浑天监,不隶秘书省开始,直至天宝元年为止,太史局在独立为监,或是隶属于秘书省为局之间多次变动,对胥吏配制的直接影响就是使其在“令史、书令史”和“府、史”两个系列间摆动。《唐六典》卷十《秘书省》“太史令”条注云:“久视元年为浑天监,不隶麟台,……因加副监及丞、主簿、府、史等员;……长安二年(702)复为太史局,还隶麟台,缘监置官及府、史等并废。”到开元十四年为局,重隶属秘书省时,把这种摆动现象总结为:“太史不隶秘书即为府、史,开元十四年复为令史也”。同时,太史局独立为监时,其长官由“令”改“监”,在久视元年、开元二年两度升品,但机构之吏,从“令史、书令史”改为“府、史”时,品级却在下降,说明置吏更重要的原则是省与寺监之间的差别。
  在“令史、书令史”,“府、史”二系列基础之上,在六省和与省相仿的太子詹事府、左右春坊的下属机构中,在唐中前期又逐步形成了“书令史、书吏”这第三系列,从前文对内侍省五局的考察可知,此系列在开元时期得以确立。他们存在于掌政令、事务等以外的,以为皇帝和太子生活服务为主要目的机构中。即秘书省著作局、殿中省六局、内侍省五局、太子左春坊六局等十八个“局”。诸局长官从正五品到正八品不等,与“令史、书令史”系列的二十四司和“府、史”系列寺监机构中很多官署长官地位相仿,却建立了独立的“书令史、书吏”系列,可见此系列的分化确立也是以官府工作性质的区分为主要依据的。开元年间,在以“局”为名的机构中,有秘书省太史局中的胥吏不是“书令史、书吏”,但天宝元年二月,太史局便改为太史监,从此不隶秘书省、不再称“局”,到乾元元年(758)设司天台,归入台省的“令史、书令史”系列[57] ,也可作为对“书令史、书吏”系列规范化的一点儿补充。
  如上表所示,在每个系列中,同名胥吏又因所在机构地位的差别而处于不同的品级。王永兴先生在研究流外官之品秩中,指出令史、书令史、府、史这类流外官为“同一官称,其品秩之高低,由其所在官府的地位高低而定”,可谓一语中的。同时,与官相比,文书胥吏的这种品级区分是粗线条的。如寺监之署的府、史同为流外四、五品,其各个机构长官的品位却是由从六品到从八品不等。
  三个胥吏职位序列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界限分明。在“令史、书令史”系列中,不会出现书吏、府或史;同样,在“书令史、书吏”系列中,也不会再出现令史、府或史;而在“府、史”系列中,绝对没有令史、书令史、书吏的存在。在每个系列内部,结构也相当严谨。“府、史”和“书令史、书吏”两个系列中,府与史、书令史与书吏的设置为对应关系,有前者必有后者,有后者也必有前者。在“令史、书令史”系列中,有书令史必有令史,仅在几个非严格意义的机构中有令史而无书令史[58] 。在各个机构,令史与书令史、书令史与书吏、府与史之间,在人员数量上都构成大致一比二的比例关系。
  以“令史、书令史”为胥吏系列的机构[59] ,从发展的角度看,它们是沿着“主事、令史、书令史”的结构方向演化。首先,作为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