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
20世纪中国农会制度的变
取士:科举制度的观念基
西汉宰相制度变化的原因
关于禅让制度的一些看法
“制度中人”与制度的较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
最新热门    
 
科举制度与中国政治及国民性格

时间:2009-7-24 13:56:00  来源:不详
的抵抗力。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是以反对贵族特权为起点的,而中国人早在1000多年前,就在科举制下实现了平等。中国没有封建贵族,何来反封建革命呢?如果革命意味着制度的创新,那么中国历史上不曾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中国虽然存在着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但这是土地自由买卖的结果,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并非特权。反封建就是反对贵族特权,中国不存在贵族特权,因此也不存在反封建。或者说,中国的反封建革命,早在唐代的明党之争后就完成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驱除鞑虏”的这一纲领,是推翻满清少数民族统治,1911年就已实现。中国共产党反帝的口号,在1949年也真正实现了。假如没有帝国主义入侵,假如统治中国的是汉族皇帝,中国革命又是什么性质呢?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或改朝换代,都不能称为革命。因为它们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统治方式。更换的只是演员,演出的则是不断重复的剧情。一句话,没有制度创新。人民公社是可以称得上革命的一次尝试,可是却失败了。包产到户与唐代实行的均田制没有本质不同。中国的政治结构从来就没有改变,也没有人愿意改变。科举制与官僚体制结合,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这就是官僚集团。他们所享有的种种特权,虽然违背公平与民主精神,却为人们所接受。对暂时不为官,不享有特权的人们,特权是可以争取的,因此是不必反对的。正是科举造成了中国人容忍特权的社会心理。人民容忍官僚集团的特权,下级官僚容忍上级官僚的特权。理由是:当你坐到人家的位置,你也可以享受。这是科举制留给中国社会的一个毒瘤,成为中国实现民主的最大心理障碍。古代官员分九品,我们现在则分十五级。每一级在住房、薪水、津贴等方面均有差别。可是没有人认为这有什么不合适,因为我们的传统就是如此。中国要走向民主、平等,何其艰难。科举缓和了人们变革等级制度的要求,消蚀了人们对官僚特权制度的斗争精神。是以中国历次起义或改朝换代,都是对特权位置的争夺。即使领导人真有争取天下平等的崇高,也难以实现。一番动乱之后,新的官僚集团代替旧的官僚集团,百姓则仍为百姓。科举虽然为各阶层开了入仕参与政权之门,但并不妨碍事实上存在两大对立集团。因为科举本身决定了只会有极少数人能够成功。所以,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官僚集团的矛盾,而中国革命的性质,就是人民大众反对官僚集团的压迫。这一矛盾始终存在,激化时就发生“革命”。
    四、结语
    科举制度曾有极大的历史进步性,它为中国长期的繁荣稳定和统一作出的重大贡献,但同时它给中国社会和国民性格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中国俗语说“是药三分毒“。制度也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重新研究科举制度,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要加以改革和修正,以适应现实之目标。科举制完善了官僚制度,成为官僚体制密不可分的一个组成部分。士人在庆幸取得考试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机会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诱入了专制主义的金丝笼。科举造就了中国的士人社会,士人为天下人之表率。士人之沉浮代表着中国之沉浮,士人之性格代表着中国之性格。没有科举制度,就不会有士大夫精神。科举所选拔出的,既有王安石、范仲淹、文天祥、海瑞、邹元标、张居正这样的忠直耿介定国安邦的能臣,也有秦桧、王钦若、严嵩这样的巨奸。 科举可以判断人的才华,却不能评判人的品质。四书五经背诵如流者,未必就懂得何为忠义廉耻。毁也罢,誉也罢,中国人的性格确实已经被科举制度塑造。中国读书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世的从政之风,特立敢言人所难的议政之风,缦胡之缨、化为青衿的劝学之风,甲科争路的投机拍马奔竞之风,满城冠盖九逵尘的结党之风,桂枝香惹蕊珠香的华奢与狎邪之风,命属天公不可猜的迷信与侥幸之风,无不因科举而形成。 读书人或现代所称知识分子,是中国科举社会造就的一个特殊群体, 西方国家历史上是找不到的。通过考试来求显名、求发达、求富贵,也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现象。科举有成功者也有不成功者。得水蛟龙失水鱼,其命运及感受之差别,天壤殊异。
    “鸿鹄振羽融,翻飞入帝乡”是举子们辞母别妻前去应考,心中充满出人头地的期盼;“恬淡春风称意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成功者的扬眉吐气;“一日从此始,相望青云端”,是及第通显者的雄心和抱负。而“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却是落第者的失意与无奈。高尚其事、以道自尊是失意士人的自我安尉。中国人的性格,是得意时崇儒家,失意时尊道家。而得意与失意,就在科举之间。感谢庄子,两千多年前就为后人准备了这么现成的药方,然而这药却治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